“安全感”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谈恋爱时,常常以对方是否能给予“安全感”为交往前提。而“安全感”最早从何建立呢?0-6岁!
0-6岁是孩子的敏感期,是手、脑、语言……的最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能尊重、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无条件的爱,拥有良好亲子关系,将让孩子感受到安全。
如何无条件的爱呢?无条件代表没有原则吗?NO!“无条件的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哭的时候要有回应。
这就是敏感反馈。这种敏感反馈不是立刻满足,而是及时回应。让孩子及时感受到他是被父母关注的。
在这点上以前我总是把握不好,总觉得孩子哭了,马上理会,会让他总是拿“哭”来要挟我;冷处理嘛,让他哭一阵,再去处理他,又发现,性格“倔强”的他会一直哭,誓不罢休……或是哭到点了,他就知道自然有人会搭理他。还是被他“控制”了。
听完课,我现在才明白,孩子哭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及时回应他的情绪,再对他的情绪进行标签,“哦,你是因为……(原因)感到不高兴,对吗?”让他感受到他的情绪是被父母关注的,父母是爱他的,他自然就不哭闹了。
其次,想说的时候有人倾听。
有效的沟通模式是一个说,一个听。而我们常常没听清对方在说什么,就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开始说教……说多了,孩子自然就烦。从此不愿与你敞开心扉。为啥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叛逆,不听我的怎么办?试问自己,在孩子0-6岁,乃至小学这个阶段,你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吗?
最后,想做的时候让他去探索。
孩子在成长阶段“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都在发展,让他们自由去探索世界就好。
1岁之前是用嘴巴感知世界,啥都爱往嘴里放,豆儿也是如此。我没有阻止他,只管保证放进嘴里的东西是干净的就好。
11个月,他就开始放手学走路,我没有干预他,让他自己走,先是一两步,接着三四步……看到他发现自己会走路时的满足感,我内心也无比得开心。
孩子应该放手,只要没有危险。会走路后他就自己丢尿包,现在主动倒垃圾,这两个习惯我一直让他保持下去。
小时候吃饭时,他会爬到桌子上,担心他被汤给烫了,我就让他用小手摸摸碗,让他感受什么是烫,之后只要我说“烫”,他就会用小手轻轻摸摸杯壁,知道烫,他就不动了。
人都是叛逆的,孩子也是一样,他越想尝试的东西一旦被禁止,他会背着你偷偷进行,反而不利。倒不如直接告诉他如何正确操作,他自然就不会躲着你做危险的事。
但也因为此,他比较胆大、有个性,在幼儿园显得“我行我素”,全校出名。
下阶段我的功课就是如何发挥他的性格优势,引导他纠正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