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模型-两组人
这几天和不同背景的朋友聊天,感触良多,今天想分享下。先说结论,人的认知和思维模型是各式各样完全不同的。不夸张的说,人和人的区别大到,是两个物种,例如蚂蚁和大象之间的差别。
但这两种生物,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选择不同。
先说聚会的第一组人,这群人是很多年的朋友,逐渐成长为,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律师等。
他们都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背景,都经过不错的制造业外资企业高管的历练。你能明显感受到,外资背景下训练出来的人,他们更多属于专家型的人。他们思维严谨,更注重流程和系统性。
这些人,在我所在的这个二线城市,可以平均薪资在40-60w/年,已经算是打工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工作稳定,且专家型在制造业的特点就是越老越吃香。收入呈现上升趋势。
但硬币一定是两面的。
他们的另一个共性就是,在营销和创新有些短板,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偏向于保守。这类人的人生轨迹图更像是上行波浪图,虽然有起伏但幅度有限,但是总体趋势向上。
第二组朋友,跟做金融的,人生大起大落,挣过很多钱几倍,十几倍的高于第一组的收入,但同时承担很高风险,亏损也是一夜返贫的那种。
通过和聊天,你会惊讶的发现从金融的角度来看项目和实业,世界是另一个样子,你以为的完全不是真实的商业逻辑。
金融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杠杆,是极速放大器。当很多创业者还在用自己的钱投资的时候,背负着承重的房租和人工压力。
做金融的人,在用别人的钱和别人的时间,用一套财务和数学模型,在获取着暴利。
这组人的的人生轨迹图,更像是一张过山车图,波峰很高,波谷很低,人生旅程同样足够精彩。
02
企业商业模型
其实,公司和个人其实有异曲同工之效。为什么看起来同样赛道行业的企业,规模差不多的时候,估值可以相差10倍乃至百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虽然都是茶饮行业,为什么蜜雪冰城估值比喜茶、和奈雪加起来的总市值还要高?
不同于喜茶、奈雪的直营模式,蜜雪冰城主打加盟。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公司共有门店数量约2.2万家,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现制饮品连锁企业,其中仅47 家直营店。
蜜雪冰城不仅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还主要向加盟商销售制作各类现制饮品和现制冰淇淋所需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营运物资等产品,并提供加盟管理服务。
只要加盟商存活,每年就是蜜雪冰城母公司持续的B端客户,加盟商再把茶饮销售给终端用户,所以本质上这是个【轻资产+B to B to C】 的模型。
另一个方面,在金融端,蜜雪冰城也完全可以给加盟商提供贷款服务,这个模型就变成了【金融+轻资产+B to B to C】,这家企业可以在三个链条赚钱,可谓“躺着赚钱”
To B 英文为To Business。指面向企业或特定企业用户群体,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产品、平台;
To C为To Customer。即面向最终客户,它并不是面对企业那种组织,而是面向个体消费者。
而奈雪和喜茶呢?因为主要是直营模式,公司承担了全部的房租、人工成本、研发生产成本等,所以还是【重资产+B to C】 的模型。
所以拨开同是茶饮行业的表面,在金融和商业模型上,这三家公司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两个物种。
03
个人商业模式的启发
回到个人和职场,文章介绍的第一组人,更像是喜茶和奈雪。因为他们得到的劳动报酬,来自于付出了自己的时间的同时,公司给予对应的报酬。他们的单位小时收入计算公式为:
单位小时收入=工资报酬/工作时长
这组高管的,人生模型就是 【B to C】模型,即公司买断你的工作时间对应的给你工资报酬的模型。当然如果有公司股份,除外。
我们有没有一种模型是可以兼顾,第一组人和第二组人的个人商业模型优点的呢?低风险但是高回报。其实是有的,这里介绍塔勒布写的《反脆弱》里的一个策略。
个人商业模式更建议的是拥有一个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指:在一个领域采取保守策略,让有利因素发挥作用;同时在另一个领域选择开放策略,承担很小的风险。要关注两个极端,放弃中间选择。
在这个脆弱的不确定性极大的时代,我们普通人,更建议有两种事业:
一、你自己的主业,可以提供确定性收入,即保守策略;
二、利用空余时间,选择一个适合你的副业,采取开放策略,但一定要承担很小的风险。
这类人的单位小时收入计算公式为:
单位小时收入=工资报酬/工作时长+副业单位小时收入
2023年的我,为什么要选定【永春堂】这个项目作为开拓第二曲线的副业,其实就是机遇这个模型。
我有一份工资还算不错的工资收入,这是保守策略。更重要的是,我想开拓的是,不依靠我出卖我自己的时间就可以产生收益的,被动收入渠道和裂变团队。
本质上这个模型是 【金融(股权分红)+轻资产(低投入)+B to B to C(永春堂-团队-消费者)]的模型。
单位小时收入=工资报酬/工作时长+副业小时收入+股权分红小时收益
这背后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希望本文能给你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