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8 秋文心理暑假教师公益
第二天学习心得:
第一,学员提问:自己从小被母亲寄养别人家,至今心怀怨恨,姐姐比她获得更多的爱。而在她的叙述中可知,她现在有三个孩子,她把最小的女儿寄养孩子姑姑家。
这件事给我的思考:其一,植入潜意识的信念真的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觉知去发现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就将无知无觉地永远把一些“信念”代际相传下去。其二,在生养孩子之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要成长好。
第二,学员提问:很不满意妈妈对自己说的话,总是很不中听,很伤人。老师建议:先撤诉,再从更大的系统观来看问题。现实中的父母早已不是小时候的父母了,你还是紧紧抓住“过去的父母”不放,你应该先成长自己,一个成年人才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了才能谈“接纳”。父母为什么会这样谈话?是因为没有人教会他们怎么说话,我们要通过学习,变成家里最会“翻译”的人。要珍惜当下的日子,不要无病呻吟,否则会折福。
第三,“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要做自己生活的责任人,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如果这句话变成一种“我执”,脑袋里永远“拧着”,永远无法改变,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凭什么”,只能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审批”下去,那么,只能是前半生永远在对抗,后半生永远在后悔。学习心理学不是为了“审批”(包括审判自己),要明确一个事实,当时受伤一定是真实的,但是不要抱着这个“伤”不放,要把“恨”完结在课堂上,而在生活中去与身边的人更好地连接。教会自己更多地去当“责任者”,相信“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去创造”,相信相信的力量。
第四,心理学永远都是和爱在一起的。心里有爱,渴望爱,渴望被爱,而始终没有得到满足。学员说“我心里有病”,辛导说那是你“心里有爱”;学员说“我过于执着”,辛导说你是“有毅力”。所以说,脑袋是个“大骗子”,所有的内心对话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场。我觉得如果我们通过学习都能做到像辛导那样自如地“翻译”,看到每句话后面的“爱”,那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成长没有捷径。学习为了改变别人,就会累!如果为了搞定别人而学习,一定会失望的!通过学习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运用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感觉到了受益了,也会不知不觉被你影响了;而不是老是拿所学的东西在别人身上试探,得到别人的抗拒,就反过来自我伤害,结果会把自己和别人都伤得体无完肤。好好珍惜自己的命,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不可以无知无觉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