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故名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父亲是大学士明珠。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又继承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并在绘画、书法、音乐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可谓少年得志,是不可多得的全才。
古典是美的继承,纳兰词在今天就以古典之美抚慰了我们的心灵。亲近纳兰,是面对人类柔弱的心灵,是一次古典美的精神洗礼。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所谓时尚,不过是浮华云烟,令人难生爱慕。
纳兰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真挚的情感抒发,使其在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悼亡词,写的痛人肺腑,读来让人悲伤不已。这里就以它的一首《采桑子》为例: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单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第一句中“冰轮”,诗文中常指月亮。
细品这首词,再从中体会作者的心境,会产生这样的错觉:作者是在说自己,还是在说我呢?纳兰总能用简单随意的几行字,把读者引入他的世界——一种情愁缠绵的世界。
本词描绘了深夜的天空,安静又寂然,月亮挂在高空,分明就在构思着一个圆满的人间情思。美丽的风景没有改变,但风景里的人却已离开了人间,就算世间有最美的景色,我又有什么心思去欣赏呢?天上的月亮越来越圆,家中却越来越幽静,鸟儿也从远方归巢了,她却去了更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
心里全是爱妻的温柔,那些难忘的体贴,深切的惦念;那些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你的笑脸,你的身影,你轻柔的声音,叫我怎能忘记?你已匆匆离去,还有多少遗憾未曾了却?还有多少心愿来不及实现?那些说不完的话,那些没做完的事,那些没看完的书,那些没喝完的茶,还有那份浓浓的不舍!静静地站在月下,每当想起你,心中那翻涌的愁绪怎能剪断?那份不舍和揪心怎能离去?
还是不要去看夜空,不要去看明月,这扇窗户还是关上吧。脸上湿了,衣服湿了,脸颊上的泪痕尚未干透,却又泣不成声。着月夜的美好,这大千世界的动人,该如何去欣赏?可是没有你,再美的夜又有何意义?你我怎样才能相见?只有去天上,。可回到现实却浑然发觉,这一生再也不能与你相见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难耐的凄凉。
作者在开头就问:是谁在夜空中关了一轮圆月?只一眼就让人这么忧伤。美丽的风景,把心头的思念倒映的无比清晰,正如苏东坡缩写:“聊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愣愣的月亮,低低的山冈,令人痛断肝肠。思念令人愁,别离使人痛,难道不说出来,就不会痛了吗?“莫说”像是在自言自语,伤痛真是无可奈何呀!可是怎样才能劝慰自己呢?
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和你再见一面,再说一句话,只是这可能吗?你早已在天上,和我阴阳两隔,我只能远望难舍。纳兰因景伤情,因情伤心,又因心痛而望景。就在这无尽的循环中,把自己折磨的身心憔悴。
多情的人怎样才能逃离这思念的苦海呢?
读纳兰词,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爱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