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启了新一个的教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主要从探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这一问题出发,通过对计时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典型计时工具的制作、观测与研讨等活动,探究计时工具的特点以及计时原理,由此认识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进程,体会重大发明和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和深远影响,并且在认识和研究古代计时工具的基础上,动手制作自己的计时工具——水钟、摆钟等。
而作为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时间在流逝》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单元的研究主题:“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于是我在课堂导入环节,先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让孩子们都闭上眼睛,猜猜现在是什么时间,然后再睁开眼睛,对照钟表,说出准确的时间,在孩子们感受能直接看见钟表和看不见钟表的对比下,提出本课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很便利的方法能够快速地探知准确的时间,那么在遥远的古代,没有钟表的古人又是靠什么来确定时间的呢?”孩子们都能说出公鸡、太阳、日晷等自然现象和古代计时仪器,于是我引导他们一起总结,古人最开始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判断时间,后来出现了利用太阳测量时间的专门仪器,由此引出了圭表和日晷的介绍。在这个环节我先请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对于日晷的了解,发现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对于日晷大多都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配合视频着重介绍了圭表的相关知识。并且着重强调,它们都是利用太阳和影子来测量时间,孩子们果然马上提出了问题:“那么没有太阳的时候怎么办呢?”
由此引出了对于“一柱香”这一计时方法的探讨,我先提出了探究的主要问题“一柱香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如何证明呢?”,孩子们基本都能说出“香的燃烧时间一样”这样的句子,但是并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表达清楚,于是我导入了实验,实践出真知。在介绍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步骤之后,孩子们开始了小组实验。之后,我将每个小组得出的数据陈列在黑板上,请孩子们找规律,发现特点,并且分析燃烧时间会收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相同材质的香,燃烧相同的长度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结论,带领孩子们了解到“有规律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运动事物可以用来计时”这一概念。
课堂的最后抛出了“那么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这一自主探究问题,请孩子们可以回家试一试,让他们在动手中再一次感受到计时的概念。
本堂课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究兴趣都很积极,但是由于实验材料中提供的香比较短,而且孩子们在标注刻度时是用的自己的尺子,在刻度上会产生误差,而实验器材中没有秒表,很多孩子都是利用数秒数或者看教室的钟表来推算记录时间,所以有个别小组的数值差异较大,在讨论规律时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