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你可能听过这样的建议:放下完美主义,只管去写,不停地写。并被告知写作并没有那么难,而且写作意义重大。于是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毅然踏上了写作之旅。刚开始,像开了口的洪荒之力,在强烈新鲜感的刺激下文思泉涌,浑身充满了鸡血,写作热情极速高涨。
可是很快就会发现,你的文思泉涌渐渐难以维续。于是根据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开始大量阅读大量思考。结果呢,你输出效果还是不如刚开始。
显然不是输入出了问题,也不是没有输出的内容。问题就在于不知道如何有效而轻松的输出。
<<成为作家>>这本书主要针对小说的创作,从作者对写作的认知深度来看,任何形式的写作也都能从中受益。
这本书不是讲生硬的写作技巧,更多的是关于写作的底层认知与方法指导。
作者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作家创作的神秘面纱,直抵创作的源泉,无意识。无意识对于作家的创作不可或缺,作家就是把无意识里的宝藏跃然纸上,完成创作的。
其实,无意识也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相反,可能藏在我们生活中每个角落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火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急逝的风景发呆时大脑里神思飞扬;劳累一天后冲热水澡时的灵光乍现;或是在半睡半醒时脑子里闪现出美妙的旋律;而有些时候耳边还会冒出些富有诗意的短句……你或许还有别的更神奇的体验,你知道这些体验确实存在但不会是常客,而且当你试图去抓住它们时,它们就此消失,只剩一个模糊的轮廓留有回味,因此理性告诉我们不要对它们有所指望。我们确实不能对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呼之即来 挥之即去,可你有没有想过去引导它,让它为我所用。
先说答案:可以。
火车上令人舒服的发呆,其实脑子里并不呆,而且一定是天马行空活跃。除了飞逝而过的风景,还有火车轨道发出 '咔咔'声,车厢里的欢笑声,叫卖声,婴儿的啼哭声,以及广播声音乐声等都在牵绊着你的思绪。大量的信息的涌入使大脑应付不来而进入轻微疲倦状态,意识的大门被迫关闭,那些有节奏感声响和令人愉悦的音乐与风景使大脑放松从而开启了无意识的天窗,于是你进入一种轻微的半催眠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无意识爆发的温床,是最好的创作状态,书里称作"艺术家的迷醉"。
优秀的作家之所以优秀是他们都有办法让自己进入到这种状态,他们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可能是骑马,编织,洗牌,写卡片,散步等。而这些业余活动都具有共同特征:有节奏 单调 无字。注意文字是直戳意识的冷知识,是需要用意识来判断分析,意识开启,无意识就会关闭。创作的之所以难,正是要将想法以文字形式输出,也就是说创作是意识与无意识并肩作战的结果。
作者认为 天才是教不出来的这一普遍被认可的说法是个误导。天才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深处。那个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就来自无意识。所谓的天才是指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可以熟练使用无意识。那么我们要是能通过训练来运用无意识,自然也能与天才比肩。
对于初学者在耗尽了刚开始的写作热情以后就会进入'开始写作困难症'。茶壶煮饺子,想倒倒不出来。无奈只能等待写作的激情再次光临。书中介绍的两个练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你客服写作时纠结,轻松而流畅地写作。
第一个练习:
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尽可能地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还能记得的话;前天的活动;真实的或虚构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事实上,在这种素材中你的发现会比你预期的更有价值。但是现在你的基本目的不是写出不朽的文字,而是写下任何文字,只要不是一派胡言就行。
再次重申,你现在做的其实是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即使你写下的段落乱七八糟,你的思想模糊不清或不切实际,你的念头混沌难解,那也无碍这种练习的成功。忘掉有人会批评你;要知道,除非你愿意示人,没有人会看到你现在写的东西。
第二个练习:
「你穿好衣服之后独自稍坐一会儿,想想这一天要做的事。通常你会相当准确地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可能做什么;至少你可以想到几个你可以自由支配的大致的时间段。这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十五分钟就足够了。如果特别想要的话,几乎没有一个上班族在忙碌的一天中挤不出这十五分钟的时间。自己决定你要用来写作的这段时间,因为你打算用这段时间来写作。比如说吧,如果下午三点半你的工作能够结束,那么四点到四点十五分这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毫无顾虑地划归自己支配。那么在四点钟你要开始写作,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写作十五分钟。当你下定决心要这么做的时候,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两个练习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能熟练掌握一些技能,通常是因为我们找到其中一些支撑点,这些支撑点让我们省去多余的力气和心力,解放了耗费意识的有意控制,毫不纠结地进入状态。这些支撑点可能是找到巧劲的方法亦或是可以依仗的信念。这两个锻炼无意识写作的练习很有指导性意义。早上醒来或闹钟响起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写,写什么,脑子里是什么就写什么,写多久,想写多久写多久,毫无思想斗争与压力。而且你还知道自己是在干一件很神奇又富有意义的事情。
不仅如此,本书在其他方面也都做到了见解独到而又颇有深度,重要的是同样富有指导性意义。
本书主要是围绕作家是怎么写作以及如何做到向作家那样创作而展开的。深度分析了成为作家该具有的品质,作家阅读方法的可取之处,以及作家如何在生活与休闲中找到灵感与素材等。
其中作家的阅读方法很值得借鉴,但相对普通阅读方法要求苛刻得多,因为至少要读两遍。作家的输出是创新,所以输入不能只是记住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从中最大限度地吸取精华,为创作所用。
要像作家那样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对于需要研究的故事、文章或小说,都要很快地不加评论地读上一遍,就像当你对一本书没有要求而只是欣赏它的时候一样。
然后对刚读过的书写一个简短的大纲,做一个总结评价:你喜欢它,或不喜欢它;相信它,或留有疑问;你喜欢其中的一部分,而对其余部分不感兴趣。继续扩大这些单调的问题。如果你喜欢,为什么喜欢?如果你开始给出的答案含糊不清,也不要气馁。你还要再读一遍那本书,这样就会有第二次机会看看你能否发现原因所在。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只有一部分是好的,而其余部「相对较弱,看看你是否能够看出来这个作者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是因为人物雷同描写得不好,还是偶尔出现了情节不连贯呢?你是否知道你之所以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一本好书,你列出的问题应该很长而且有探索性,你的回答一定要尽可能具体。如果不是特别好,先找出它的弱点,然后再放在一边,也就足够了。当你完成了你的阅读大纲,并且尽可能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之后,检查一遍那些你不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或者那些如果你进一步阅读,就似乎有可能找到更好答案的地方。
然后,从第一个词开始,慢慢地、透彻地阅读第二遍。如果那些答案渐渐清晰了,要随时记下你的答案。如果你发现某些段落写得特别好,尤其是如果作者能够娴熟地运用你难以处理的素材「就把那些地方标出来。以后经过更进一步的分析,你就可以再回过头来,用它们作为参照加以学习。
简单讲就是,第一遍不加评论地阅读,读完后尽量多而细地提出问题。第二遍则是带着问题精读,并具体细致地回答问题。
对于本书的最大意义,书的末尾部分的一段话这样说:
「现在,去阅读你能够找到的所有的小说写作技巧之类的书吧。你已经能够判断它们,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