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钟灵毓秀的邓州市致远实验学校,倾听了张蕊老师展示的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一课。这是儿童诗大家金波写的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心和智慧。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诗歌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张老师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找准语言训练的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
一、扶放有度,授之以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张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给他们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读诗歌、通过画面读诗歌、出示画面会仿说”。
二、找准语言切入点,说写结合
《课标》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学生刚开始写话,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调动孩子的写话动机,使他们从“要我写”自然过渡到“我要写”。教学时,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彩色铅笔的可爱和作者的喜悦之情。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是仿写,张老师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仿照第二小节的句式,说一说作者的梦境。课件出示桃花、杜鹃花、梨花、油菜花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脚尖滑过的地方,桃花红了;脚尖滑过的地方,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开了;脚尖滑过的地方,大朵大朵的梨花白了;脚尖滑过的地方,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示图片,根据老师的提示让学生写诗。通过孩子们的仿说,可以看出张老师引导有效,同时在找准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点,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等方面给我带来了启示:仿写看句子,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图片,结合课文句式,写法来进行。
三、读悟结合,激发想象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张老师在执教这首儿童诗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不仅让学会知道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的锦上添花作用,还抓住了无声的语言——标点符号“破折号”,通过范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对破折号的妙用便了然于心了。在学习第三小节时,张老师在指导学生齐读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起立手拉手,感受雪松的"葱郁",此时又一次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去想象→如果你是雪松,你打算与谁对话?
学习第4小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彩色铅笔;用自己的话描绘季节风(春风送暖,夏风热,秋风送爽,冬风雪飘飘);紫葡萄会说些什么?跟着彩色铅笔,我们来到了怎样的梦境(在深蓝的大海里……;在热闹的校园里……;在秋日的果园里……;在金黄的沙滩上……;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顺应低段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张教师尽可能设计了一些新颖的形式,把图片、游戏、故事等多种手段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话能力。
四、重阅读 一文带多文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几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张老师用这一首诗引出三首诗的学习,用阅读滋养生命,给学发心灵补充更丰盈的文化底蕴;
学习童诗:
山
眺望远山
山很小
我很大
我是赏画的人
山是一幅画
走进深山一
山很大
我很小
山是绿色的海
我是一只鸟
推荐阅读:
《雨点荡进彩虹桥》
《日出》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