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铸剑为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已经远去了一个世纪有余,但是以史为镜总是能让我们有一些新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从我们对历史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能够对当今的世界格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虽然时间呈现线性发展一往无前但是时间长河里的人还是那些人,历史本身也是所有人的社会关系相互交互的总和,所以你会发现历史总是会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如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决定去好好了解一下先人的往昔,而先人们所创造的历史又以两次世界大战最为引人注目,世界冲突一片,人类如此炙热地燃烧自己结果只换来满目疮痍的新世界。
翻看了很多书友推荐的书单,最终只拿起图书馆里偶然发现的梅然梅先生的《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此书知名度不高豆瓣亦没有足够点评人导致没有评分。不过总体来看梅先生行文严谨,考究细致,能够很明显看出来梅先生对手上这门学问心怀一颗敬畏之心,绝不敢半吊子就在那胡咧咧。通读全书后,下面笔者想挑选几个国家来介绍一下一战背后各国卷入其中的背景并阐述一下书中所传达的各国参战原因。
德国
德国挑起一战的原因之一是他本身总有一种战争宿命情节,认为德国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在崛起的过程中是肯定逃脱不掉战争的,与其如此不如率先发动战争,抢占先机一举成为欧陆霸主,就算不成功也能为后期大国之间的谈判博弈积累更多的筹码。但是他没有想到当历史来到一战的时间节点时,所谓战争的开启与结束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某个内阁甚至议会能决定了,之前的欧洲可能只是传统贵族之间相互争斗(欧洲各国贵族本是一家,大家相互通婚早已不分彼此),所以大家不会接受长期战争来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会在战争失利明显的状况下立即召开和谈,大家说到底是一家不会弄得太难堪,但是现在的战争更多是广大的国内人民意见了,战争发起必须要有国内民众基础,而且未经人民同意而乞和投降的政党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抛弃,人民的抗战意志不是一般政客所能想象的,这场大战让人们认识到了长期大战的可能性,而德国高层的所谓短期战争的预判被证明是错误的。
另一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德国高层始终对于战争是一种不抵制的态度,他们并不害怕战争,甚至还会希望战争早点爆发,这点在德国高层尤其是军队高层是有共识的,只不过可能不同的角色对战争的倾向程度略有不同,这种心理也导致了在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之后的所谓政治调停力度着实缺乏以及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掌控程度不够导致增加了大国之间的不信任,直接导致了俄国出兵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这一局面,而俄国出兵这也给了德国国内好战分子以口实,就这样爆发了所谓的战争,然后战火越烧越大,最终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书只介绍到了大战开始之初的故事,至于为什么德国会输并没有阐述清楚,不过我想首先德国挑选的盟友全是猪队友,队友还要指望自己去帮忙怎么可能打得赢,因为德国本身就要面临俄法两大国的挑战,有双线作战的担忧,队友所能给予的帮助又少之又少,导致战争时间一长难免出问题;另外,在德国内部针对欧陆战争的规划有它的封建传统,总想着先打法国,打完之后再调转枪头打俄国,但是这次的历史证明先打俄国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历史没有假设,留给德国的只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英国
作为当时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此时也正处在衰落期,并且在全球各地与后起之秀中的德国、法国、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冲突,而且英国高层在前期一直摇摆不定,总体来看都是在退让。在另一本书中着重提到与俄国的在中东以及南亚次大陆上的冲突,让他明白必须要与俄国保持一定程度的友谊,否则帝国在海外的诸多殖民地利益将受到严重挑战,所以后期英俄两国就握手言和,同时这也让德国感受到了更深的危机,从另一个侧面促使了德国同意发动战争动员令。
再一个就是英法关系,首先英法关系长期以来是对立的,从地缘政治看,法国是早期的欧陆霸主,两国之间难免会有利益冲突,不过这在德国打败法国成为欧陆霸主之后有所缓解,二者更多的是协作遏制世界No 2.德国的崛起,另外英法两国在海外殖民地的冲突主要是在北非以及北美,这两个地方后期英法之间也是各有让步达成共识,共同联合对抗德国。其实英国联法抗德意图很简单,就是不希望欧陆再出现强国,最好没有人能够挑战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这样英国就能继续做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这之间呢,英德之间也有接触,甚至曾经也有过蜜月期,但是是由于德国皇帝色厉内荏,好大喜功,关键场合不知收敛最终英德关系走向破裂,这也直接导致了英国与其他大国之间达成妥协,共同对抗同盟国。
俄国
作为老牌帝国,后期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军力,同时也让德国感到芒刺在背,而且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也是有着不小的利益冲突,他们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冲突以及俄德在土耳其帝国上的利益冲突(其实土耳其利益冲突归根结底还是俄国在黑海上的军事及地缘政治利益)。这些都导致德奥两国对俄国总有敌对意识,尽管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成功促成了三皇同盟,但是这一复杂的政治关系除了这位首相似乎也无人能够很好地驾驭,另外在德国国内是明显亲奥的,所以让德国在俄奥之间抉择,多半是会倾向于与奥匈结盟。所以德俄冲突有其客观必然性,地缘政治上看两个陆权强国必有一战,毕竟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俄国沙皇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打,把自己的皇位打没了,一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爆发十月革命,俄国沙皇被杀,布尔什维克武装政变上台,自此再无沙俄帝国,布尔什维克执政的苏维埃共和国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法国
法国是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地方,打仗好像还是差点意思,陆军比不过德国,海军比不过英国,空军当时尚无。不过法国的优势在于经济水平较好,当时GDP世界第三,打仗就是耗费金钱的事情,所以法国参战有经济基础。再一个就是战前英法俄三国已经达成了协约合作关系,三国协作共同对抗同盟,这就让法国参战有了政治外交基础。还有一个就是在普法战争过程中德国侵占了法国的洛林地区,所以法国朝野一直有对德作战收复失地的呼声,这就让法国参战有了国内民意基础。以上三点构成了法国敢于应战德国的客观条件,战后也确实成功收复失地。
尾言
至于意大利就不再赘述了,可能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人民真的是散漫休闲惯了,总体看来就是不尚武不善战,德国也就是迫于无奈结盟对抗协约国,无几分颜色可看就不浪费笔墨了。
最后总结一下,一战就是一场惨烈的不义之战,是欧洲列强各贵族势力之间相互不信任所引发的不义之争。一战给世界人民尤其是欧洲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战争结束后城市里街道上随处可见缺胳膊少腿的青年,中国也有14万劳工同胞卷入前线战争过上了悲惨生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积极作用的话,可能就是打破了传统欧洲的贵族统治体制。
以史为镜,望新世纪的我们珍爱和平,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共建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