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读这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作者尹建莉。
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关于这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2009年出版时,我在书上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我可能是国内第一个这么做的作者,至少我自己之前从未见到过。公布邮箱中,第一是考虑到一些读者读了我的书,可能会有问题,想要进一步沟通,我自己也需要从读者那里了解大家的反馈和需求,事实证明这个桥梁架设的很有必要。
随着这本书的持续畅销,我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来信,最多时每天拥有300封,现在少了很多,每天也有二三十封。这是因为有一大部分提问转移到微博或微信中了,几个渠道提问加起来,平均每天也有近百条。粗略估算一下,这几年仅收邮箱收到的邮件有近20万封,所以回复读者提问,成为我近几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知道读者向我求助不容易,所以一般情况下,所有的来信我都会看,害怕遗漏掉某个迫切的需求,但只选择一部分回复。不回复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问题答案其实就在书中,读者只要把书读完或再认真读一次,就会找到答案,二是有些问题不是我能解决的。比如有人问老公经常打孩子,我管不住,让他看你的书,他不看怎么办?显然,这个问题我爱莫能助。但是,回复这些邮件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但是我是在繁重的写作任务下和各种社会工作之余来处理来信的。即便只是回复一部分,这项工作也颇为繁重,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造成了我的时间焦虑症。我北师大老同学、山西师大临汾学院的窦红梅老师看我忙不过来,在我最忙乱的时期里替我做了一段时间义工之后,他感叹说,真是俗话说得好“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你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能坚持数年回复这么多邮件,真是不容易”。
我不是一个喜欢勤奋工作人,也不喜欢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我想简单悠闲的生活,而且我觉得我的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陈述的比较清楚,内容从胎教、启蒙到学业、心理、人格、培养、教育陷阱揭露到婚姻关系等,涵盖多个方面,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给出解决方案。家长们只要认真去读这两本书。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但在处理这些咨询信件中,我慢慢发现,人们思想成熟,经常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一再的去促成的。一种意识从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复刺激,经过一次次意识撞击,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况且,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关系的纠葛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理解和构想。
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尽快解决。很多人没有时间到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将需要非常明确的、能拿来就用的答案。如果我能在一些问题上给予针对性的回答,这对很多读者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实确实是这样,我经常收到反馈,不少人因为我一封邮件而获得选择和判断上的帮助,使得生活即教育发生根本性的改善,这给我带来极大的欣慰。于是,我想找到应该出一本问答集,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呈现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教育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从海量的家长来信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是下好大工程,花费了很多时间,取舍间颇费斟酌。现在本书选取的100封来信是从众多细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具典型性。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一时一地的,某个人面临的,实际却是不分时段很多人共同面临的入选的问题,大部分我已通过邮箱或其他渠道回复过,有的还在微博客中和大家分享过,但当时的回复限于时间和精力,往往比较粗糙。这次在收入本书时,我从内容到文字都进行了完善。
对家长来信,我在尽量保持其原貌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修整。一是对文字进行了梳理,改正了病句和错别字,使陈述更通顺些,读起来容易些,二是为了尊重每个人的隐私,删去了所有人的姓名,哪怕是网名。另外,对所涉及的地名、行业、学校等内容也进行了修改,避免有人对号入座。唯一保证了真实姓名、地址等信息的是那封《六岁的小女孩带动妈妈读<好妈妈>》,这是征得来信人同意的。
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的前言中写过一段话,书中有不少观点会对某些流行的认识形成冲击,所有的观点都是我经过审慎的思考后写下本书有了统一的逻辑和价值观,他的一切论点都建立在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经典永不过时,而人性总是相通的。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陆地,表面上看各板块儿距离很远,有大洋相隔,其实大海下面它们全部是相连的,只有深入的看才能联系的看,简单的看,这句话对本书同样适用。看过一句话,如果一本书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改善了我们的人生,那这本书就真正为我所有了。一本好书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作者单独完成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家长必须意识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成长。来自他人的观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标,给你指出正确的方向,但到达目的地还是需要家长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间的路程可能是比较艰难的,充满了疑惑、不安和纠结,但只要你相信并坚定,就一定能到达。
所以,在此,向所有和我一起努力,让我的书变得更有价值的人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你们经由我的书,领悟了教育之美,而我经由你们的理解,体味了幸福感。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永不谋面,但我们一直彼此相识!
愿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绚烂!
感谢所有事,感恩所有人!
这是2016年5月11日作者尹建莉给本书写的前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