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心理学,90%多的人会说道弗洛伊德,说道《梦的解析》。但对于心理学专业的我来说,谈到心理学,除了想到自己的导师外(哈哈哈),第一个想到就是冯特。
这就如同谈到中国航天,一定会想到杨利伟;谈到杂交水稻,一定会想到袁隆平;谈到心理学,一定不能忽略了冯特。
冯特,1832年8月出生于德国巴登内卡拉的牧师家庭。家族中出过很多科学家、教授、政府官员和医生。冯特,13岁进入大学预科班学习,19岁考入大学,先后在杜平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学医。后意识到自己的志向不在医学,转而从事生理学研究。
1856年,冯特回到海德堡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从1857-1864年一直担任海德堡大学的生理学讲师。1864年升任副教授后相继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讲座,从此,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科学的概念就在其心中萌芽。1875年,他成为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也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5年的心理学研究道路。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从这一刻起,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母体,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冯特的科学心理学体系虽然独立于哲学,却并未将两者完全分割,而是认为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冯特在研究科学心理学中认为,所有科学研究对象的本质都是经验。其他科学研究的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间接推论得到了),而心理学研究是直接经验(感觉、情感、意志等主体直接经验到的)。就比如:看到一个苹果,物理学家研究的是苹果的形状、质地、色泽等;生物学家研究的是苹果的营养成分;而心理学家才研究人对苹果的感受。
冯特还认为,人的意识过程是由心理元素组合的,不同的心理元素,组成了不同心理感受。冯特还形象的比喻说“心理元素就如同化学的元素周期表一样”。冯特认为,意识包含感觉和情感两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由那些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引起的,而情感则是动态的组合。
冯特提出了心理元素的复合方式:联想和统觉,联想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心理元素组合方式;统觉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使进入到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
冯特后期将注意力转移到群体的心理研究中,他以人文科学为定向,在分析和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社会风俗、法律和伦理等基础上,形成对民族心理的综合描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以群体心理为研究对象,强调了社会文化中的心理因素,虽然他并没有提出一种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但其从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他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冯特一生的历史功绩与心理学密不可分,他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创立的实验心理学,此外,他一生培养了166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很多心理学知名研究者都在其中,比如卡特尔、安吉尔、斯皮尔曼、铁钦纳等。
当然,冯特的心理学研究中还存在诸多局限性,这也是诸多心理学家在不断研究改正的方面。无论如何,冯特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