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对我说:“今天,我妹妹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妹妹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我特别理解,我们家人一直都在劝她好好学。以前父母对我说,没钱就没饭吃,而读书是最好的获取钱财、改变命运的的方式,但我们那时候往往都比较小,听不懂那些大道理,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该怎么劝她呢?”
我让她去读契诃夫的一篇小说——《在家里》。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俄国,在地方法院做检查挂的父亲回家后,被女家庭教师拦住,他被告知:他7岁的儿子在家吸烟。女教师建议他早点管教好,不要从小烟草抽烟的坏习惯。
父亲坐下来沉思。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小孩一旦被发现吸烟,就会被父母和老师暴打一顿,被校长抓住后,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把学生开除出校——想不想以前的我们?
契诃夫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所谓恶事最不为人所理解,就会越受到猛烈和粗暴的打击。”
因为自己是检察官、法学家,父亲以为自己在教育人方面很有一套,思考一会儿后就命人把儿子叫进书房来。他想,时代发展了,不能打孩子了,应该给他讲道理。
于是,读者看到,检察官笑容可掬地开始和犯了错的儿子平等沟通,像极了我们今天倡导的亲子教育方式。
第一招,父亲假装生气,然后给儿子讲大道理,“不该拿别人的东西”、“吸烟有害健康”等。
儿子虽然承认自己拿父亲的烟吸,但是对父亲的讲话心不在焉,在他的小小世界里,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是由他自己决定,成年人在一旁重复大道理,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
检察官心想,以孩子的说话方式和口吻与儿子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模仿孩子的思维。于是,他开始调整策略,可是依然没有效果。
终于,他们困了,检察官让儿子去睡觉。儿子说:“不,爸爸,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父亲想不起诗,也记不起神话,讲故事只能胡编乱造,每次开头都是“在一个王国”、“在一片森林里”。但是儿子很喜欢这种临时编出来的故事,而且情节越简单、越平淡,反而对孩子的影响越强烈。于是这次,检察官讲了一个美丽花园王国的故事。里面住着一个老国王,他只有一个儿子,是未来的国王;儿子很乖,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按时睡觉,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吸烟。
听到这里,小男孩变得紧张起来,盯着父亲的眼睛问接下来怎么样。
父亲故意把故事拖得很长,最后讲出结尾:年轻的皇子因为吸烟,20岁时就得肺痨病死了;老国王很伤心,孤孤单单,没有人帮他保护王国,敌人来了就把他杀死了;从此,那个美丽的王国没了鸟儿,没了花朵。
听完故事,小男孩说:“爸爸,以后我再也不吸烟了。”
儿子走后,检察官思忖道: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美和艺术形式;为什么美和真理不能按它们本来的面目提出来?他回想自己的成长:他自己也不少从布道词和法律里,而是从寓言、小说、诗歌里汲取生活观念的。
药品必须甜,真理必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