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内心很脆弱,依赖心理很强,动不动就哭鼻子。
吃饭慢,被大人说,哭;
指挥小宝,反被打,哭;
在学校不会做作业,或没有做完哭,哭;
一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哭;
没有妹妹的玩具多,哭……
家人对此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心情好点,就耐着性子跟宝宝说说道理,如“吃饭慢,后面饭都冷了,这样会导致宝宝的肚子会痛的,”若心情不好,往往精力耗得很快,精力不足时,情绪容易波动,一旦发生就很难被控制,就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如吼叫、甚至罚站等暴力措施,每次惩罚后,都有愧疚感。负面情绪如同魔鬼,精力不济,很难镇住,这就是为什么人失控、打骂、悔恨,再到失控不好的循环中。
看到姐姐用的是自己的笔,妹妹径直走过去夺了姐姐正在纸上涂鸦的笔,姐姐气恼暴跳、大声地哭泣。
妈妈对姐姐的这种暴跳哭泣的方式也直摇头,这样下去,肯定会伤害到她自己。
孩子间的争吵,她们自己会处理,让她们体会情绪、学会如何对付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她们误认为,“我哭,就有理的概念。”我就劝妈妈也不要去理会。
姐姐伤心的哭,希望奶奶介入帮她教训妹妹,一直在喊“奶奶、奶奶…”
我怕妈妈动摇,就说,“如果去介入,以后孩子还会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你也不想她们这样的哭闹吧!”
妈妈也只能忍着回房间,除非她停止了哭泣,才可以去安慰宝宝。
姐姐看到奶奶走开,找不到可以依赖的对象,哭的更伤心、更大声了。
过了一会儿,看到没人搭理,哭闹声小了,我走过去,轻轻地说,“宝宝,我们都喜欢坚强的孩子,但都不喜欢动不动哭泣的孩子,奶奶说了,‘当你不哭了,就可以去找奶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哭”只是孩子行为的结果,并非原因。李群峰认为孩子哭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身体不适,二是情绪不佳,三是用哭闹来达到某种目的。
如果是身体不适,可以看出孩子提不起劲,爱动的孩子不愿动,就需要多休息,或者看医生。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先让孩子自己体会情绪,若自己能调整就更好;若不能,就要先了解具体原因,然后进行疏导,让孩子把情绪泄出来。调整情绪如治水,宜疏不宜堵,若堵,迟早会憋出问题。
经常发发小脾气的人,可以及时泄掉不好的情绪,就不太会出大事;反而那些平常看起来没有脾气的人,情绪没有出来,被积压在里面的,易出大事,要么把自己憋成抑郁了,要么伤害他人,后果都很可怕,所以,千万不要去激恼一个脾气好的人。
初中有个同学,平常脾气很好,一次跟人起口角,被人逼急了,最后演变成打架,失去理智的他,完全不顾及后果,一股脑的发泄出来,结果把人家脑袋打得流血了,幸好没有出大问题。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那就不要去理会,孩子使用的伎俩得不到认可,自然就会放弃。
最近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刷屏,两个当事人都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反而被情绪所左右,正所谓冲动是魔鬼,结果:她错过了一站,就导致其他人错过了后半生,疼惜!
哭,仅仅是表象,适当的哭,可以释放负能量、不好的情绪,偶尔哭泣有利于健康。
若用哭的手段去达某个目的,则断然拒绝。告知孩子哭没有任何帮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是自己直接面对、或去寻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