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大秦帝国之裂变》

突然想起了一部电视剧,就是《大秦帝国之裂变》,我已经看到四十二集了,嬴渠梁刚刚去世。

没有了嬴渠梁,商鞅可怎么办呀?他得罪的人很多:嬴驷小时候被他驱逐,不仅如此,嬴驷的三个师傅,其中赢虔和公孙贾都被商鞅处了刑法,另一个师傅老甘龙又是个坚持恢复旧制的老顽固。

商鞅的最终下场大家都知道,被诬陷谋反,然后被五马分尸。

从嬴驷的角度来看,他上位后的首要,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巩固自己的地位,怎么巩固?那肯定是提拔对自己忠心的人。把关键职位都安排成对自己忠心的人。而商鞅和他的关系,似乎没有那么好,而且,商鞅对他忠不忠心,嬴驷自己也不确定。

所以,商鞅被换下是十有八九的,至于怎么处理,得看以嬴驷为首的新团伙怎么商议。其实,对于商鞅,我个人感觉吧,嬴驷其实并不想噶了他,毕竟吧,商鞅这个人是秦国崛起的大功臣,噶了他,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但是不噶了他,整个秦国的人似乎只知道商鞅,而不知道嬴驷。作为一个国君,是不可能能允许帝国有第二个中心存在的。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的人很难有善终的不是吗?范蠡这家伙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以后就悄悄跑了,隐世不出,经商赚钱去了,为什么?

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说实话,我个人是体会不了这种感觉的,因为人家陪你走过了最黑暗的时候,对你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你成功后却过河拆桥,确实太不是人了。

嬴渠梁其实有三个儿子,嬴驷、赢华、嬴疾。

嬴疾就是樗里疾,也是个厉害人物,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但是他为什么没有争得过嬴驷呢?我个人觉得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嬴驷这个人的终身学习。

嬴驷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遵循了儒家的终身学习理念,他身为太子的时候就很努力学习,而正因为他努力学习,各方面也都优秀,才被嬴渠梁立为了太子。他被罢黜之后,虽然失去了一切,但是仍旧不忘学习,不仅如此,还把自己对于商鞅变法的想法写了下来,嬴渠梁见了,很感慨,虽然他觉得嬴驷可能心里还恨商鞅,但是从三个儿子的表现来看,嬴驷是最优秀的。所以嬴渠梁也很纠结,但是最终,在商鞅的建议下,他还是选择了嬴驷。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说过,只要遵守法治,秦国就能代代明君,就能最终一统天下。

这话历史上真实的商鞅说过没有我不知道,不过呢,最后统一全国的确确实实是秦国。

秦国历经六世遵守秦法,最终一统天下,但是胡亥赵高违背了法治精神,背叛了商鞅的理念,导致最后秦朝灭亡。

商鞅刚来到秦国的时候,秦国差不多可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庞涓一直视秦国为隐患,想统兵灭了秦国,而秦国也一直想收回河西之地,双方在河西之地你来我往几十年,河西之地大部分时间都是魏国在掌控。魏国当时毕竟是强国,从魏文侯变法开始,魏国这个身处四战之地的国家,硬是打得周围的国家跪地叫爸爸。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兵家亚圣吴起的魏武卒,魏武卒在吴起手里就没败过,最多就是战平,最强的时候,五万魏武卒打败了五十万秦军。

所以,秦国一直是被魏国压着打得,秦国一直被魏国欺负。到了嬴渠梁继位,魏国纠结了其余四国准备划分秦国,秦国差点就没了。嬴渠梁那个恨啊,决心要变法图强,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

卫鞅看到《求贤令》,深受感动,于是来到了穷乡僻壤的秦国,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时的嬴渠梁其实也没有选择,因为只有卫鞅拿出了霸道治国的策略,而他自己也清楚,当时以王道或者仁义治国的国家都亡了,所以,霸道才是强国根本。

两人不谋而合,开始了变法。

两人互相扶持,对对方完全信任,卫鞅也放手去干,二十年,在两人的努力下,秦国新军在河西之地噶了魏国最后的一支魏武卒,收回了秦献公赢师隰一直没能做到的事儿。

但是这并不完全是秦国新军的功劳,其中也有应势而动。因为当时,魏国还是最强的,庞涓大将军,手下又有魏武卒。但是,魏齐的两次战役,庞涓中了孙膑的埋伏,损失了魏国大部分精锐。商鞅主打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所以,秦国是趁魏国国力大损的时候打败的魏国,如果庞涓和魏国主力还在,谁赢谁输,或许真的不可知。

但是嬴驷最终还是噶了商鞅,有人分析,是因为商鞅功高盖主,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毕竟吧,史书上只是记载大事件,很多时候并不会记录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实《史记》关于这个事儿的我也没看)

本来吧,大家都以为秦始皇是个暴君,但是后一个秦朝的墓出土的秦简中的描述却完全不一样,但其实我个人感觉毫不冲突。陈胜吴广的时候,秦始皇已经去世了,当时是秦二世继位,他完全有可修改秦始皇时期的法律甚至废除法律。特别是对李斯的处理,是没有按照事实来处理的。

所以很可能是秦简讲的没错,而陈胜吴广说的爆秦无道也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两波人本来就不是一个时代。

从《求贤令》出来,到嬴渠梁正是启用卫鞅作为变法大臣,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事儿,为了使变法的路上减少阻力,就要在朝堂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要说服大臣们,就要拿实际情况来说话。

什么是实际情况,那就是当前的局势和秦国的实际情况自己对此制定的规划。

大家都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所以,嬴渠梁让所有来的士子都以三个月为期考察秦国,目的就是让他们知道秦国的实际情况,因为。对于实际情况做出的策略才是最实用的。

那个时候,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的秦国已经有了唯物主义的意识,嬴渠梁的思想就是,看到的东西就是事实,大话套话都不信。

特别是三个月考察完后,见到卫鞅,卫鞅为了试探嬴渠梁,第一次第二次谈的就是王道和帝道还有儒家的仁爱。嬴渠梁的反应是当即离开,因为施行这些道路的国家,全部被灭了。

嬴渠梁不想听这些,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在春秋曾经有个事儿,就是有个国家和别国交战,他的一个士兵跑了,后来国王准备以逃兵罪处理他,在死之前这个士兵说: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我是因为担心自己死后父母没人赡养所以才逃跑的。然后有个臣子很可怜他,就对国君请求放了他。国军听了这个故事,下令放了这个士兵,并且因为他的孝顺还给他奖赏。结果呢?士兵们纷纷在战斗的时候逃跑,最后国家灭亡了。

所以,嬴渠梁根本不信什么王道帝道仁道,他要的是霸道,要的是恢复穆公时期的称霸。

而卫鞅和他不谋而合。卫鞅第三次才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法治国。在这之前,提出了几个问题:秦国有很大的平原和水源,但是粮食产量却不高,物产丰富,但是人口却不多,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不能上下一心。上层的人想的和下层的人想的不在一条线上,说白一点,就是国府没有威信,说的话下面的人不信,立了功都是上层的,出了问题刑不上大夫,这样你让别人怎么信你?

所以,商鞅提出的变法策略的核心就是:一,让国府重新具备公信力;二,破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问题,让百姓们看到,只要你努力,就能获得奖励;三,移风易俗,在这之前,老秦人有一个规矩,就是有仇必报,民间私斗很厉害,官府想管也管不了。这样呢,大型的私斗会让人口损失惨重,秦国每年因为私斗,都会死个几千人,没了人口,兵源从哪来?种地的人从哪来?所以,卫鞅必须要禁私斗。

结果,法令上台没多久,就起了很严重的私斗,新法颁布在先,这些人犯法在后,卫鞅直接按照新法把犯法之人抓了起来,不抓不知道,一抓,七百多人!

一下子处决七百多人,嬴渠梁心里也害怕了,他害怕这么整会让秦国乱起来,秦国本来就是千疮百孔,这么乱起来,那秦国说不准就没了。

但是从抓人到处决,秦国一直没乱,卫鞅知道,自己没做错,这些人都是极恶之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处置。为什么,首先,在此之前法律就已经颁布而且通知了所有人,并且在因为农忙用水私斗发生之前就已经通过官员传达大家要和平解决问题,但是这帮人并没有把这事儿放眼里,该私斗还是私斗了。解决问题并不只有暴力这一个办法,可以先谈谈,这有问题吗?没问题,大家出现了分歧完全可以先聊一聊,看看能不能折中嘛。

但是这帮人不,非要一来就干仗,一下子就没了几万人,都是青壮劳动力。哎。卫鞅的处置为什么没人喊冤,首先,法律颁布在前,他们犯法在后。其次,就是公平公正,事实清楚。最后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这些人的亲人朋友都没有一个喊冤,也没人造反。

秦国稳定。

在这之前,卫鞅还做了一个事儿,他做的这个事儿还造了一个成语。就是徙木立信,因为秦国赏赐没有匹夫,意思是立功后,普通人得不到赏赐,让百姓们不再信任国府,徙木立信,就是提出悬赏,只要有人把木头搬到城北,就给赏金。

一开始没人来,但是随着奖金的提高,有个人出来了,他搬运木头的途中,有不少人嘲笑他,甚至还有人把酒泼在他脸上,以阻止他搬运,不仅如此,还有几个人一起拦住他不让他搬运,最后是秦国士兵出面保护才成功顺利搬到了目的地。活干了,就得给钱了,卫鞅毫不犹豫地把说好的赏金给了他。

此举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国府的公信力,让百姓们知道,从今以后,政府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

说句内心话,看着那些穿越剧,特别是把古人当傻子的穿越剧,我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情。

其实,古人也是人,他们的思维和我们差不多,只不过收到当时科技的限制,所以很多人读不起书,也就不明白很多事理。

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但是内心话,这事儿是值得宣传,但是人呢我感觉没必要宣传,因为这样的事儿吧,很多家庭都有发生,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古代权贵,看到自己的儿子很有礼貌,知道谦让,然后就到处说,那些人为了讨好他也跟着到处说,于是这事儿就出名了。

算了,不说今天。

说回《大秦帝国之裂变》,从魏国的角度来说,其实魏国是可以一统天下的。为什么?战国初期,魏文侯在的时候,启用了几个牛人:翟簧、李悝、吴起,这三个人提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变法思路(最开始是李悝提出的),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思就是把贵族和平民平等,双方不论是谁都要遵守法律。魏文侯听了他们的建议,不管出身,只要有功就赏,只要有过就罚。接着,魏国就开启了称霸的时代,特别是吴起,带领魏武卒南征北战,无一失败,最多也就是平局。而后来的商鞅、慎到、孙膑,最初也都是希望能在魏国一展才华的,但是那时已经是魏惠王了,这哥们和他的兄弟公子卬贵族观念很重,看不起平民百姓,所以导致卫鞅去了秦国、孙膑和慎到去了齐国。不仅如此,孙膑最后还噶了魏国大将军庞涓已

休息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029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3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7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14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1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3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5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7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