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盯着卫鞅看了许久,卫鞅上前跪地拜见,此刻的的嬴渠梁内心是复杂的。儿子杀人犯法,本来是不对,虽然相关人都受到了处罚,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家人,心里面肯定不是滋味。
卫鞅上集中为什么不彻底调查白氏换粮的案件,大概原因是目前的主要心思是在变法之上,如果此刻强行细致查案,查出蛛丝马迹,那老甘龙等人势必为了自保要造反,这一反,不仅新法可能就此搁置,秦国也可能会陷入危险之中。
许久,嬴渠梁才上前扶起卫鞅,卫鞅想给他说公子虔的事儿,但是嬴渠梁每次都充耳不闻,还打断他自顾自的问起新法的事儿。
第三批新法,有五点:一,激赏移民;二,统一度量衡;三,实行郡县制;四,操练新军;五,移风易俗。
秦国的法律在当时是很严酷的,只要犯法,经常是动不动就噶人,所以山东六国的很多人都说秦国是暴秦。剧中也有体现,就是在颁布统一度量衡的法令时,说,以官府制定的度量衡为准,有违法者,斩。
意思就是,谁缺斤少两,就把谁给噶了。这法律确实有点严酷了,缺斤少两是不对,但是说内心话,并没有达到需要噶人的地步。
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说白了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前的秦国,都是世族自治、封地自治,土地都是世族的,或者地主的,而那个地方就由所有者治理,他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而国府,没有对地主的任命权,就相当于民国时候,张作霖想把自己的位置给谁,就给谁,不用管老蒋的意思。而秦国当时的军队,都是府兵、家族的兵,就像上次私斗,就是以家族为主。在战争的时候,就再把这些府兵、家族部队拉到一起上战场。
但是施行郡县制后,就不一样了,郡守的任命权在中央,而不在世家或者地主手里,这样一来就可以选任支持中央的官员,政策也能顺利施行下去。
实行郡县制以后,秦国分成了四个郡,对于郡守的任免,嬴渠梁和卫鞅两人也探讨了一下,这里要讲到一个人,就是樗里疾,这人史书上说是秦孝公的庶子,但是在剧中,秦孝公好像只有一个儿子嬴驷。
荧玉喜欢卫鞅,所以想嫁给他,老太后本来是这么想的,也准备这么办,但是太子的事情以后,就没这心思了,再加上赢虔从此恨上了卫鞅,所以也没再提这事儿。
老甘龙这老头知道嬴渠梁的意思后,又开始谋划怎么整黑活了,和他儿子在私下商议着怎么借这个事儿把卫鞅赶走。其实嬴渠梁心里很明白,老甘龙在暗地里阻碍变法,他和卫鞅谈论商於郡郡守的时候就说,不能用老甘龙的人,不利于变法的施行。
嬴渠梁知道后,就跑去问荧玉的意见,结果荧玉还是喜欢卫鞅,于是就找到侯赢,希望能请他帮忙,做个媒,撮合这事儿。
侯赢白雪说了后,白雪反应很平静,并且说让他给卫鞅说,但是侯赢和卫鞅说了之后,卫鞅很生气,因为他和白雪早就私定终身了,而侯赢是知道的,所以就把侯赢说了一顿。
卫鞅为了确定商余郡的郡守,亲自带着车英景监去和樗里疾谈话,说白了,就是嬴渠梁和卫鞅怕识人不准,所以亲自面试,毕竟这里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樗里疾的回答非常好,让众人很满意,于是郡守的人选就定下来了。
这个樗里疾也就是后面《大秦帝国之崛起》里的嬴疾,这哥们也是挺厉害,只是说在当时张仪这人太强了,太显眼了,他就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他还是给秦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的。
说到这里,我也想说,秦国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做的,嬴渠梁是人,卫鞅是人,张仪是人,嬴疾也是人,和其他人有何不同呢,不同之处就在他们的思想、执行力、为了提升自己而做的努力。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都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