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甘龙是真阴险,派了杜挚去郿县传播卫鞅的谣言,说他早就跑回魏国了,这老家伙,胆子也真大,敢暗地里破坏孝公的计划。后来才知道,卫鞅辛苦周游秦国,走的都是穷乡僻壤,没去县府,所以秦国朝堂没人知道他的行踪,三个月回来后整个人又黑又瘦。侯赢见了都没有一下子认出来,景监也差点没认出来。但是对于老甘龙的阴险做法,嬴渠梁打压了他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齐国士子田常,是稷下学宫名士,说到稷下学宫,这在当时可是很高等级的地方,百度百科是这么介绍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容纳了几乎所有的“诸子百家”,能够在稷下学宫待的人放到现在,最起码也是个学术人才。这哥们在秦国游览了三个月后,提出了非秦论,具体呈现为“秦国恶政十陈”,意思就是秦国最黑暗的地方。孝公宽怀大度,愿意洗耳恭听,于是这家伙就当着诸位秦国大臣和士子的面说了:“其一,穷兵黩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张;其四,吏治暗昧;其五,贬斥私学;其六,田制混乱;其七,私斗成风;其八,蹂躏民生;其九,崇武贬文;其十,不开风化。”田常在说的时候,镜头主要给到了老甘龙,田常的“恶政十陈”把一旁在听的老甘龙气得浑身颤抖,把手中拐杖用力一杵,生气、无奈的表情尽显其脸,这演员演得真好,把老甘龙演活了。在场的人都觉得田常会召来杀身之祸,但是孝公听了却说:“实情却大体不差”“当谨记先生教诲,刷新秦国,矢志不渝”,众人听了纷纷叫好,但是田常这哥们不知道咋了,不仅自己不留,反而撺掇别人也离开。孝公再次表明诚恳态度挽留,并表示“十日之内确认职守。”田常见孝公如此宽宏大量,心中觉得愧疚,说:“以一腔热血,昭秦公之明!”然后当场自杀,众人震惊!孝公以上卿之礼葬他。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其实早就计划着要走了,因为他们拿不出办法解决秦国的问题,又不想表示自己的无能,所以就找了个借口,但是没想到孝公宽宏大量胸襟开阔,让他们自惭形秽最后不得已只能说出苦衷。
田常的葬礼本来是景监负责的,但是后来变成了老甘龙,因为景监调查了关于卫鞅谣言的事儿,还报告给了孝公:之前有谣言说卫鞅跑了,谣言的出处就是郿县,县令赵亢是老甘龙的学生,杜挚之前去郿县巡视过。这么一说,是谁传的谣言就一清二楚了,孝公一生气,就让黑伯去给老甘龙下令,让他去主持田常的葬礼,黑伯一直黑着脸宣读命令,老甘龙听完了命令,满脸的不开心。孝公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知道,老甘龙一直对这些士子不舒服,你越不舒服,越让你来干,你敢不听吗?说白了,就是让老甘龙知道,谁才是老大!
因为之前卫鞅的一番谋划让整个秦国都感到了害怕,所以卫鞅的名声在秦国一直就挺响的,他一回来,孝公就赶忙召集群臣想听他的治国策略,但是这哥们一来就是大谈王道,孝公一听,觉得太扯了,找了个借口走了。诸位大臣也觉得他在吹牛,纷纷离开,景监也很生气,他怎么是这么个玩意儿?但是,因为秦国朝堂优先见了卫鞅,导致其他士子纷纷不满,纷纷表示要讨个说法,也就发生田常那一幕。后来,卫鞅又找到景监,让他帮忙再次约见孝公,景监本来很生气,但看他胸有成竹的表情,还是决定再帮他一次。但这次,卫鞅又提出了儒家学派,“礼治仁政,这是孔子兴国之道。”孝公问他“先生是儒学弟子?”卫鞅回答:“治国不论门派”孝公一听,转身就走,景监更气了。在渭风古寓,看着景监生气的样子,卫鞅和侯赢都笑了,卫鞅这才说出实情“而试探买家的秘密,先示劣货,再出珍奇”侯赢补充道:“不识劣货,怎能识得珍奇?”卫鞅就是用王道和儒学去试探孝公,看他是何反应。然后景监第三次帮助卫鞅见孝公,这一次,卫鞅才拿出了真东西。
看到这里,我其实想说,一个国君,想要招揽人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一个常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又有什么抱怨的呢?难道因为有困难,就不继续前进了吗?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吗?就要灰心丧志了吗?不,古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面对数倍的敌人,他没有放弃,勾践面对强大的吴国也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