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常之死谈战国时代的士子精神
随着田常的开头,对秦政有莫大反感的众士子都开始了非秦策论上呈,一条条一桩桩的摆在了秦孝公面前,听着士子们关于秦政的不满意,秦孝公没想到秦国的政策有如此多的弊端,从心理上来说他其实是很感谢众位士子,对于秦国旧政的发难,明白的警示了自己和秦国众位大臣。
秦国招贤馆里一片沉寂,只能听得到,秦国大臣的沉重的喘息声,甚至有的武将已经拔刀相向,但士子们却依然无所畏惧。其实我内心揣测,对于秦政,士子们完全没必要提这么多意见,而他们要提出来,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们要借这次机会展示自己,不畏强权,不畏暴政,敢于发言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借助秦国君臣的愤怒来成全自己的名声。
图片
卫鞅初入秦地时,并没有直接去孝公所设的招贤馆报到,而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深彻踏勘,走遍了秦国的穷乡僻壤,了解秦国的国情民风,以此为基础,根据秦国的实情拟定变法大纲。卫鞅能够拒绝稷下学宫的诱惑,选择了西北的穷乡僻壤,开始在秦国埋头奋斗,因为卫鞅与其他的大师们不同,他有真实的理想,而非不切实际的幻梦,比如说孟轲,他明明知道恢复上古三代政治没有可能,但是他仍然穷其一生地奔走呼号 ,孟子在游历列国的时候享受着君王们的尊重和疏远,他也最终明白自己的角色注定是一个悲剧的殉道者。
卫鞅则明白时代的走向,他知道自己和吴起,申不害的努力代表着帝国时代的黎明,他要完成这一切,在剧烈变革的华夏大陆上,商鞅拒绝作一个看客,他选择将自己和变法捆绑在一起。他在走遍秦国的三个月后开始确定了这个国家之后的道路,许多年后会有黑色的洪流开出函谷关,让这个国度有了一个永恒的名字。
如同易中天所说,我们对历史人物,总是停留在道义的指责中,我们只是记住了曹操的凶残和诸葛亮的忠义,我们只是记住了商鞅的无情和嬴政的神经质,但是这些人真正做了什么,却不被人所关心。而伟人是脱离这种评价的,评论政治人物的唯一标准在于他行事的结果。
招贤馆庭院中士子们已经在各自坐席上就位,一片肃然安静中透出几分紧张。甘龙、嬴虔、公孙贾、杜挚、子岸、车英六位大臣相继入座。场面如此隆重,显然大出士子们意料。这时,景监看见卫鞅也来了,卫鞅坐在了最后。
秦孝公庄重开口道:诸位贤士访秦辛苦了,嬴渠梁在这里先行谢过。秦国求贤,未分良莠高下之前一体待之。今日,以卫鞅陈策之同等大礼倾听诸位先生的治秦国策,敢请各位不吝赐教。上有青天明月,下有国士民心,嬴渠梁是否屈才枉贤,人神共鉴!
景监向场中拱手道:敢请诸位贤士,先行报出策论名目,以定应对次序,若有写成之对策,亦请呈上。
士子们相互观察,眼神探询,窃窃私语,竟是无人先报。
终于一人站起,高声道:“我乃陈国士子王轼,访秦十县,深感秦国吏治弊端,呈上我的《治秦吏制策》。”书吏接过,恭敬的摆在秦孝公案前。孝公肃然拱手道:“多谢先生,嬴渠梁当择日聆听高论。”
一阵騷动,有士子站起高声道:“访秦有得,呈上我之《秦县记》。”
“吾推崇墨家,呈上《兼爱治秦》。”
“呈上《无为治秦》。”
“呈上《百里奚王道治秦》。”
“呈上《中兴井田论》。”
“呈上《地力之教未尽论》。”
“我是《更张刑治论》。”
……
图片
田常于本为游学之士,嘲讽秦国诸多弊端,致使秦国朝野对此欲将其处死,也许是游士的直率品性,或许是故意扰乱秦国人才的选任 ,凭借嘲讽的手段以成其器名。也许他认准秦国国君不会杀他,会把他驱逐出境,然而,秦孝公的海纳百川之心将其感染,以成秦国求贤令。春秋战国的很多游士既有才学又有为了某种情谊而殉命。故历史上有管鲍之交,刎颈之交之说。
线上学习大师兄的课程精华,足不出户
吸收觉学智慧,提升个人素质
实现财务、时间、心灵全面自由
现在平台已经更新完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更新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欢迎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