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撩妹哪家强,还是秦国看孝公,看见妹子即将远游,佩戴了二十年的迟三剑说送就送。要知道,虽然秦国穷,但这可是国君用的剑,那是一般的剑能比的吗?看看越国勾践剑,两千多年了,还像新的似的,再看看政哥用的,那可是十大名剑之一的太阿剑。
孝公闲走看雪,就遇到了百里奚的六世玄孙百里遥,百里奚是谁?那是当年随着穆公夫人(穆姬)陪嫁到秦国的奴隶,这哥们后来逃到楚国,穆公花了五张羊皮把他换了回来,结果呢?在他的主政之下,百度百科有云:“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这个孝公见百里遥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不确定,我也没找到相关的史料,大概率是作者为了主线的顺利进行编撰的。孝公说:“渠梁曾派人访遍秦国山川,可惜,没有大才”,所以请教百里遥怎么摇人。百里遥说:“求贤之道,何必限于本国?”
然后又提到了当年帮助穆公称霸的五个人,分别是:楚国奴隶百里奚、宋国士子骞叔、晋国武士丕豹、北方燕国来的公孙支、西戎士子由余,用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话说,“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一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即准备回去发布求贤令,他让老甘龙写了一封求贤令,但是老甘龙写完后他觉得写得“不扎实”,于是让老甘龙改,老甘龙耍起了小脾气,不愿意再写了。后来孝公自己写了一封,具体内容剧中没说,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赢虔的意见是:“数落先祖,这也算是求限令吗?”长史的意见是:“扎实是扎实了,可总归有些苛责祖上。”只有景监觉得:“君上一片赤心,这卷求贤令定能震动天下。”哎呀呀,难怪景监能成为孝公宠臣,你看,当有的朝臣们反对老板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了老板身边。孝公说:“诚心求贤,就得捧出真心实话,先祖误国就不能说吗?分明就是穷国弱邦,空留尊严,死要面子,求贤还要摆谱?是你,你愿意入秦吗?求贤为了什么?为强国,为富民,求得大才,强国富民,那才是真正的敬祖。不改,发!”这么一说,众人的都不再有意见了,因为他说的是实话,秦国又穷又弱,再不找人来想办法强国富民,就完了。
要说人才,怎么说呢?人才既是培养的,也是人才自己努力得来的,更是有平台让他施展出来的。三方缺一不可,历史上的宋濂求学数载,终成大儒,苏秦张仪得鬼谷子亲传,外加自己努力,又有各国国君给与权力,这才能让天下合纵连横,然后才有了“鬼谷一怒而诸侯惧”,然而“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一身本领,却最终不受重用,只能老了空叹息。
再说卫鞅,这哥们离开了魏国,去了齐国,庞涓还想着要干掉他,但是在齐国他哪里能如意呢?先是慎到不愿意帮忙“一个孙膑,已经使庞涓恶名满天下,怎么,他庞涓还想再出第二个孙膑?”后来庞涓派出去的刺客又被秦国的荧玉举报,然后被当场抓住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哇。在齐国稷下学宫,法家三派齐聚一堂:法治派卫鞅,术派申不害,势派慎到。但是齐国这国家很怪,名士很多,却很少有一个能得到重用,申不害因此决心离开齐国,另寻他地。卫鞅在和荧玉的交谈中也表示不愿意留在齐国:“说杀人就杀人,那是人治,不是变法”“齐王非变法明君,更非我所求之君。”荧玉一激动,就劝卫鞅去秦国,结果话太多把卫鞅搞烦了,戳穿了她秦国密使的身份,荧玉见状,只能坦白自己没有恶意,然后离开。
但是这里我感觉情节没有设定好,因为白雪一个商人都知道所谓的倚垣黑林是秦国密使,那庞涓神通广大,又怎么会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