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好惊险,卫鞅看着山下庞涓的人马搜索自己的时候,忍不住说:“差点成了孙膑第二。”庞涓这家伙,真的是太小人了,看到卫鞅才华横溢就心生嫉妒。先是派人把他软禁起来,进出都要人专门禀报,后来从卫鞅的行为中预感到他想跑路,就召集人马,准备把他秘密关押。一旦秘密关押,会有什么后果?孙膑就是例子!
从大局势来说,此刻,韩国、齐国都在变法,那卫鞅的选择在哪里呢?魏国?齐国?韩国?魏国如今的上将军庞涓,此人和卫鞅的老师公叔痤一直不和,公子卬又是个饭桶,一心支持庞涓的灭秦政策,而魏王又不把卫鞅当回事儿,想必卫鞅肯定是不愿意留在魏国的。荧玉说:“他连军令司马都不做,难道他心志还不高吗?”我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职位权力还挺大,网上是这么介绍的:“军令司马是军法的执行者,在军事活动中,所有涉及赏罚等军法事宜,均由军令司马处断。”这样一来,相当于除了庞涓,他就是最大的了。但是就这样的官他都不愿意,说明有其他想法。
至于庞涓,他想的肯定是这样,一是嫉妒卫鞅的才能;二,公叔痤一直和他不对付,卫鞅又是他的弟子,绝不能让他在魏国掌管大权,不然可能有又处处和自己作对;三,如果他想离开魏国,那就是魏国未来的祸患,绝不能留,要是真是这样,岂不更好?既除了心头大患,又除了政敌,又可以给魏王报功劳。
在《三国演义》里,周瑜见诸葛亮借来了东风,一方面心生嫉妒,另一方面,他认为刘备是个枭雄,如果有了这样的神人相助,以后肯定是江东的祸患,所以想要除之而后快,但是亮亮早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早早把退路安排好了,最后溜之大吉。
如今,卫鞅被三股势力盯着,其中庞涓的势力最大,而且居心不良,其次就是秦国,孝公的想法是“一,不使魏人重用此人,二,保护此人,三,防范此人。”寓意很深,第一条,就是不能让卫鞅和庞涓勾结在一起,因为他俩一旦勾结在一起,魏国就很有可能发起弱秦然后灭秦的谋略,这样对秦国就很不利。第二条,就是有了惜才之心,因为他一直在找人才,希望能够有人才来到秦国,发起改革,使秦国变得富强。剧中,孝公为此还找到赢虔,和他谈了一下秦国当前遇到的问题:“秦国与山东六国相比,实力相差得太大了。”“封地之争,国府无能为力,奴隶市场。国府还是无能为力,寻仇复仇械斗,连石工白那样的老秦人都裹进去了,国府依然是无能为力。秦国穷弱,一半是外战多,另一半,也是内耗太大。”
但是秦国本土的人才严重缺乏,用赢虔的话说:“天下士子不入秦,就是访出来也是个村叟。”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此刻还没有废除奴隶制度,而且内焦外患甚多,关键是中央政府对于这些问题显得很苍白无力。秦孝公非常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以他目前来说,找不到办法来解决,所以他就想着:“摇人!”我解决不了,那就找能解决的人,所以他让景监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几个人才。
有了公子卬这饭桶的辅助,庞涓在魏国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公叔痤死后,庞涓的手下连他的人也不理了,所以当景监派人假扮公叔府的人去救卫鞅的时候,庞涓手下的人根本就不鸟他们。
第三股势力就是白雪,白雪是个富二代,我去看了百度,是这么介绍的:“白雪是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所虚构的女主角。白雪是战国时期魏国政商白圭之女,她不仅有着明艳绝伦的美貌,还具有罕见的智慧胆识,虽然她是白氏商社的女主,却不为金钱和名利所束缚,一贯的支持卫鞅,对卫鞅的一生有巨大的影响。”
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所以,她救出卫鞅的事是不是真的,肯定不是,卫鞅当时的情况是:魏国根本没人鸟他。当时的大胃王(大魏王之魏惠王)根本没把公叔痤的话当回事儿,只觉得他是老糊涂了,而庞涓、公子卬,更没把他当回事儿。
电视剧中,庞涓想干掉卫鞅,秦国和白雪都想救他,白雪先下手,利用手下瘦柴和看守卫鞅千夫长的关系救下了卫鞅,但是瘦柴最后和他的好兄弟都死了,只剩下庞涓的手下仰天长叹。
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主线来看:卫鞅一开始跟着公叔痤,公叔痤也很赏识他,公叔痤死后向魏惠王推荐卫鞅继任相国,但是魏惠王打了哈哈,没按他说的做。卫鞅本来是想在魏国大展拳脚的,但是因为没有受到重用,所以想离开魏国,就在他思考者要去哪里的时候,孝公发布了求贤令,卫鞅心动,前往秦国,在孝公宠臣景监的帮助下面见了孝公。
小说是根据历史真实故事为主线加以修饰写的,所以这里离卫鞅离去秦国不远了。而电视剧主线,此刻的情况是,孝公需要有能力解决秦国问题的人,而卫鞅需要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白雪为了救下卫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瘦柴的故事虽假,却很感动人。卫鞅在白雪的一个宅子里思考者自己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