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兄子严、敦书
作者:汉.马援 析:石宏博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犬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注:马援(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後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後,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後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後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有名言:“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是之。
析:伏波可能要失望了,我之前讲过,人的根本想要改变,要么生死存亡,要么重病一场,要么重大变故。不过,如果是给绝望当中人的一点希望的光芒,也就是在上述三种情况中为他们指点方向,这也是家中长辈该做的。龙伯高,好学,是因他与人的一种距离感,恰到好处,不远不近。而杜季良,学了不成之后,后果不堪,是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像他这样的兼容的能力的,这种能力非常少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的综合产物。
“刻鹄不成尚类鹜”与“画虎不成反类狗”,雕刻呢,就像雕人的鼻子,一开始雕的大一点,不像呢,也好改。
画画呢,要生动传神,要求就更高一些。
所以呢,像马援的教育观念里,一方面要考虑自己想要什么,一方面要考虑自己能够达到什么,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