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草小狗”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表示,不管接不接受,不管承不承认,人生来就不是完全的平等。当你还在为房子劳累奔波之时,别人可能已拥有豪宅无数。当你想要一双白球鞋时,别人可能想要一架飞机。
还记得小的时候,读古诗,最难过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意难平的事“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年少不知愁滋味,不知道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无奈和悲哀。“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瓦片,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偏偏是烈日艳阳下,汗洒黄土,厚茧加身的人,过的是最凄苦的日子。一砖一瓦,日升月暮,在人生的长河里,压弯了脊背,尝遍了风霜。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样:“他们在沉重的负荷下几乎被压垮了,连气都透不过来。”因为他们要拼命地干活,方能养育自己几许英尺的血肉之躯。是呀,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为了碎银几两,在这个尘世浮沉,在痛苦中挣扎,为了未知的明天攀爬。
《瓦尔登湖》是梭罗历时五载,前后八次的反复润饰、增补,最终成为了19世纪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迄今为止已有几百种不同的版本,被誉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译者潘庆舲老师称:“梭罗在书里的一字字、一句句,对上至国家决策人、下至草根百姓来说,都是恒久不变的警世箴言”。
有人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智慧的书。它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海子评价说:“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但是更多人的则是表示看不懂,每一个字都认识,可连接在一起,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可是,我想说的是,恭喜看不懂,因为不懂说明你正身处幸福的漩涡之中。
梭罗从1945年进入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树林子里,住在亲手搭建的一间小木屋里,历时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仿若与世隔绝,在一个世外桃源里,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但是,他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因为“没有人会把撑破线缝的衣服穿上身,因为衣服只有合身,穿着才舒服。”他还在《瓦尔登湖》初次问世时扉页上写道:“我无意写一首闷闷不乐的颂歌,可我要像破晓晨鸡在栖木上引吭啼唱,只要能唤醒我的左邻右舍就好。”
在这两年里,梭罗时而化身为农夫,开垦播种;时而化身为旅行者,在天地间畅游;时而化身为动物学家,在花鸟鱼虫的世界里悲叹;时而化身为哲学家,诉说着自由的伟大。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都身负债款,要么是“车奴”,要么是“房奴”。好像,有生之年没有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区房,就妄为此生。要么为了面子,要么为了孩子上学,要么为了娶妻······总之必须买房。
对于房子,梭罗是这样说的:“农夫得到他的房子,但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富,反而更穷了,惹他发火的恰好是他的房子。”大多数人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所房子究竟是个什么样,他们原本不应该穷,实际上却穷了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心里老是想着自己得到一所跟邻居住所一个样的房子。
可事实上,得到了又如何?数十年的欠款,每天的省吃俭用,发了工资就要还贷款,所以对于房子“与其说我们住在里头,不如说我们被关押在里头。”
“有些东西在某些人圈子里,确实是生命的必需品,但换了一个圈子,却仅仅成为了奢侈品,要是再换一个圈子,则完全成了未知之物了。”所以我们才有“夏虫不可语虫,井蛙不可语海”。对于虫子来说,葱郁的树木,怒放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就是它的全世界。它不知道银装素裹的世界,有多么的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它也不明白寒风凛冽,刺骨冰冷。对于井蛙来说,它不明白天地的辽阔,海洋的宽广。所以,人有时候必须面对现实,只有面对现实,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才不会依然故我,一辈子碌碌无为。
所以梭罗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决定了,或者换句话说,指明了他的命运”。不论是南方的奴隶主,还是北方的奴隶主,他们的良心都是极坏的,但是良心最最坏的是谁?是自己,因为你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监工。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那也要面对它过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贬低它。人世艰难,我们偏要自由的活着。
除了这些处世哲学,梭罗挥毫泼墨,为我们展示了自然的魅力。一阵风,一片叶,一声鸟啼,都在他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夺门而去的菲菲,行走在大自然里,她听见了鸟叫,看到了流水,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大自然抚慰了她。终于菲菲心平气和地回到了家里,重新回归了幸福的家庭。
梭罗耗费大篇幅地去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草木鸟兽和谐相处,就是要告诉我们大自然用它博大的胸怀接纳一切坏情绪,他说:“凡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心智还健全的人,就不可能会有极度的忧郁。”
这就是《瓦尔登湖》,一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作,一本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之作,一本洗涤心灵的净化之作。所以如果你正身处焦虑之中,那么不妨停下脚步,读一读《瓦尔登湖》,相信你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明白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