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多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当一样。
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快乐呢?"
——胖子和NJ
距离上一次看杨德昌和侯孝贤的台湾电影已经很久了,最近心情总是焦躁不安,于是想到了《一一》,果然每次看杨德昌,都会有新的平静吧。
《一一》是平静的,节奏很慢,就像这两个字一样,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个大家庭短暂的故事,从小舅子奉子成婚的不得已的喜事开始,到外祖母离去的不得已的丧事结束。没有铺垫,没有人物介绍,我们就像闯入了一个陌生人的生活一般,经历完整部电影,而故事在其中悄悄浮现,最小的孩子是刚刚满月的小侄子,然后到八岁的洋洋,十六七岁的简婷婷,再到三十岁到处借债寻找投资机会的小舅子,四十岁迷茫中平静的NJ和敏敏,和躺在病榻上的阿婆,从生迈向死亡,这是一家人,可更像不同阶段的一生。《一一》是很慢,却也是静静喧嚣着的,可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的,有关于爱情,有关于事业,有关于家庭,有真挚的友谊,有看清楚的梦想,也有失败失望失落,也有无可奈何,失而不复得,有迷茫挣扎徘徊,甚至还有离自己不太远的社会新闻。
好像这部电影的主题太多了,想聊的也太多了,却不知从何说起。洋洋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也看不到别人看到了什么,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NJ 告诉他:可是我们还有相机啊,于是洋洋拍下了每个人的后脑勺给大家。是啊,我们还有相机啊。胖子说道,电影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因为电影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是生活的两倍。所以这就是书影音的意义啊,让我们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一半世界,带给我们生命的延长,这也是《一一》每次带来的不同吧。
01
无奈
NJ和洋洋,甚至还有大田和胖子,在电影里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们有自己生活,有自己的固执,和自己在乎的世界,但也是他们,带来了整部电影最有意思和回味无穷的地方,他们是一一这平静的生活中那个小小的空隙,赋予了无数的美妙,而不是让一一只是一根线段。他们是不幸的,与周遭世界并不能完美相处,但他们也是幸福的,虽然旁人没法体会那种幸福。
他们在嘈杂喧嚣的人群中坚守着内心,不愿被时代裹挟,舍不得丢掉自己,也不甘加入那不经思索的不值得的人生。可是他们却又得配合着别人的生活,生活本来就只是柴米油盐的重复,我们要屈服与环境,顺应自然的规律,也要安抚自己内心的与现实的冲突,所以他们活得艰难,也孤独。可是,谁能陪着你面对呢,洋洋有努力想弄懂自己的在问什么的爸比,可是NJ怎么办呢,一段还算过得去的婚姻并不能帮到他,还好他遇到了大田,也幸运在东京重拾了一星期的阿瑞,可是这样的机会一生能有多少次呢。除去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他们没有朋友,没有伴侣,没有精神支持,只是凭着责任感默默的维持着周遭的和平。他们安静,内敛,自我,是那么无害,甚至有益于和平,可是对与他们来说生活太孤单了。
他们,或者说我们,不是伟人,也不是值得谁羡慕和崇拜的成功人士,有着过得去的生活,但是却有着足够的骄傲,他们留不下名字,是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可是他们似乎最终只都选择一个完全和自己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世界,过着NJ式的生活的,苍白而无奈。
02
老去
以前总会把自己代入那个努力想看到另一个世界的,想了就会去做,付诸行动的洋洋,那个看到满月的小表弟单纯直率的洋洋。现在却总是想着NJ的人生。在这瞬间,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老去,老去从来都不是身体的老去,甚至不是精神的老去,而是选择的老去。
对于新生的小表弟,他的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性,可是这种可能性每分每秒都在坍缩成必然,无数可能的分枝,就这么逐渐衰减,经过洋洋的年纪,婷婷的年纪,阿弟的年纪,再到NJ的年纪,这时候,人生已不剩多少可能性了,选择的余地早已被压缩没什么可选,选不了生活,也选不了爱情了,只剩下那不多的小惊喜和自己创造的美好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性只能继续坍缩,直到只能选择躺在床上,直到只剩下死亡一个结果。
我们就这样,被责任,也被自己的欲望所捆上,我们挣扎不得,也选择不得,就这样,逐渐老去。而那些疯狂的人们,或许他们只是在尽力的延长自己的青春吧。毕竟,还有得选。
看着洋洋想了就去做的执行力,无限的行动力和单纯直率的生命力,就像洋洋看着还有无限可能性的小表弟想说的:“我觉得我也老了。”
也许我们都老了。
(这篇文章删删改改,一开始写了四个部分,最终还是决定就保留这些吧。毕竟观影是很私人的体验,做为很喜欢的电影,不想让它的可能性坍缩,更不想他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