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每个人内心的围城
最近有幸听到《围城》的解读版,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想,写下来与您分享。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书中描写了平常人需要面对的婚姻之城和事业之城。写出了人的无奈和孤独。整本书中还隐含这一个更大的城,就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都在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在车上,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一下车,我要作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好领导,好员工。唯独做不了我自己。”这句话是否也写出你的生活呢?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人本能。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没错,但是感觉冷冰冰的。社会学家眼里的人只是社会关系。那人的自我呢?在你努力的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时候,是否已经忘了自我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正如我现在码字,却要对妻说去办公室加班,做努力上进状。你身边的人总是想让你变成她希望的样子,但那是你自己喜欢的吗?想一想那些我们曾以为最重要的成就——“当劳动模范,科技精英,商界大咖”真的能使自己内心愉快,还只不过是别人的期待呢?我们曾经认为的成功,比如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你自己内心想要成功,还是别人眼里的成功。
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在我们忙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后,也想想与这个真实自我的关系。
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我想最终极的问题便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
学生的老师。”那你还是没有脱离社会关系的思维。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是一个喜欢踢球的老球迷。”着更接近真是自我。勇敢的寻找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就更容易找到真实的自我。
我们还可以经常反复问自己“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五年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尽量剔除别人的影响后,后你的答案是否改变。
暂时想到这几个问题,一个人安静时,想想这几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并时不时修正一下。在这个纷繁复杂飞速变换的时代,找自己内心真正的自我,也许才是心灵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