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炮儿》整部电影在讲两个字:规矩
动荡十年开始,60,70时代后,以前的规矩,没了。
早三十年,大院门口如果有个修车老大爷,为人本分纯良,热心助人。大家会因为他的本分人心而给予这个人很高的评价和赞扬。
而现在,我们更愿意给一些手里西装革领,握着权利资本,豪宅出入豪车上下的”成功人士”们更高的评价和赞扬,哪怕他们大腹便便飞扬跋扈趾高气昂甚至来路不正。那些老实巴交不图挣钱清贫度日的人,会被视为不求上进没有责任的表现,如果他在爱管点闲事弄得家徒四壁家人怨声载道,那这个人基本可以被排除我们主流价值认同了,你牵着孩子走过,你就会指着这个人对孩子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挣大钱,不然就只能像这人一样大冷天蹲在这里修自行车,多可怜。 这是现在的规矩。
人永远是逐利的。所以不是说以前的人比现在的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只是外部环境的激励和处罚措施不一样了。
以前讲道德重情义,讲究规矩做事的人,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会处处逢源如鱼得水。不然会被大家唾弃寸步难行,所以有投名状,有歃血拜盟,有逐出祠堂,有浸猪笼。因为这些在以前的有助于社会的构架稳定。两千年封建社会自不用说,以儒治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恪守礼义仁智信守。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前,烽火乱世,义气情义在乱世中弥足珍贵甚至性命攸关,大家也珍视遵守。
现在,外部环境开始鼓励创造财富,大家纷纷下海经商万众创业。而财富的原始积累大都粗暴带有灰色甚至罪恶,所以当利益和道德情义矛盾冲突时,我们开始逐利。逐到的利益又会带来更多财富,财富带来认同——哪怕你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这是现在的规矩。
以前贩卖黑奴的时候,大批黑人因为疾病,饥饿死在运输的过程中,奴隶主想了很多办法:用更大的船,更多的通风,更多的食物。收效甚微。直到最后实施了一条措施,立竿见影:
按照下船时奴隶数量支付奴隶贩子佣金而不是上船数量。
有了恰当激励措施,奴隶贩子们兢兢业业誓死守卫奴隶们的生命安全,多么感人。
所以吧,再多的老炮儿给我们再多的感慨,终究形同于更大的船,更多的通风,更多的食物。只要我们还在上船点人,老炮儿们,难免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