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感慨: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的不成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和课外辅导。俞敏洪先生在这本书《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的序言中指出,要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家长必须给孩子从小立规矩,自己也做好情绪管理。蒙台梭利也指出,必须让孩子明白自由和责任的边界。
知易行难。这本书《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的作者迈克尔*霍顿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实践性强的方法,试图帮助家长走出育儿困境。这本书包括了许多卡通漫画、图标、工作表单,使得书中的方法更有利于家长理解和操作,最终实现两个目标:提升孩子的自控力,降低家庭生活压力。
亲子教育日渐引起新生代父母的重视。各种新式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然后,它们是可信赖的吗?有科学依据吗?效果如何?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提倡不要打骂孩子,不批评不表扬,要求家长摆事实、讲道理。但作者霍顿则质疑说教的效果。他认为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是“朋友”,这样就失去了纪律的约束力。他相信“即使家长需要不时地约束孩子的行为,仍然可以与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最好的方法是教诲孩子学会自控。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由外而内”(家长激励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和“由内而外”(帮助孩子注意他们的情绪和感受)的方法,帮助孩子识别和调整情绪,有利于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自控力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紧密相关。人的大脑前额叶要到20多岁才达到成熟。这意味着家长必须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识别和调整情绪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作者霍顿将情绪调控方式称为“切换(Toggling)”,认为通过成人的好示范、教授情商技巧可以帮孩子提高自控力。
当亲子沟通进入争辩模式时,孩子会感到“情绪过载”,此时孩子往往难以自控。此时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尚不成熟,家长应该帮助和教育孩子,而不是激化矛盾。
智慧的家长应该在平时多观察和分析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这样做的目的是识别孩子的哪些行为值得家长关注以及关注方式,对孩子的同一行为采取稳定的反应方式。具体类型可以是: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值得鼓励的行为,无法接受的行为,以及“大问题”。作者霍顿提出了对应的三种策略:刻意忽略,示意孩子停止并转移注意力,对孩子进行情绪引导。
家庭生活表面看起来琐琐碎碎。本书作者霍顿建议家长从“系统和模式”的高度看待家庭生活。如果孩子的行为有问题,那么应该从家庭模式找问题根源。家长也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情绪管理。
如果孩子已经10岁以上,本书作者霍顿建议家长采用PASTA对话法,即prepare准备、appointment约定、say陈述、tame the tiger解决难题、agree达成一致。
家长应该以多做行为示范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技能。为了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注意用各种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书中也给出了许多实操建议。健康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