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讲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书。作者用了不少数学、物理、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试图说明人工智能中不一定就可以产生类似人的思维,或者说思考能力不一定就是一个算法而已。这和我之前固有的想法相反,刚好可以记录下来现在的想法,看看这本书将来是不是说服了我。
目前而言,作者先是公平地给出了对立方的论据,所以先看看支持思维仅仅是一个软件的理由吧。
首先,我们提到思维的时候指的是什么。除了自己,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其他任何人的思维,但我们不会怀疑其他人是有思考能力的(在思考哲学时除外)。这是因为在各种交流中,我们感觉到了对方的思考过程。就算只是文字的交流,对方也可以轻易地说服我们,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我们手里的手机在和我们聊天。相信会有人马上想到图灵测试,那其实就是一个从行为的角度对于人的思维的定义。简而言之,一个东西如果做到了无论怎么聊都像个人,那就可以当它有人的思维了。
似乎只要有台特别能聊天的电脑,我们就可以说它能够思维了。但书中也讲到了,有个名为中文屋子的理想实验想要反驳这个观点。大概是有个不会中文的人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和外界联系只能传纸条,而外面的人只会中文。房间里有关于每一句中文应当如何回复的手册,所以那人只需要对着传进来的纸条查手册,把查到的内容抄到往外传的纸条上,就可以让外面的人认为他是个会中文的人。当然如此万能的手册只存在于理想中。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屋子里的人仅仅是执行了机械的操作,实际上不懂中文,却能让别人觉得他会。那计算机也仅仅是执行程序,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变成社交能手,也不一定明白语言背后的意义。
可实际上,中文屋子不能反驳计算机也能思考的观点,换种角度思考,我们甚至可以得到支持计算机可以有思维的有力论点。
在中文屋子的故事里,我们只关注了屋子里的人,那个人不会中文,只做了机械的工作,而整个屋子又可以给外人一种里面有个会中文的人的感觉。答案呼之欲出了,真正会中文的,就是那本万能的手册。这个故事不正是说明了,就算不是活物,不管是书,还是电脑,也可以具备思维,只是表达能力有所欠缺罢了。所谓的思考,就是经过一系列步骤,把输入转换成输出,而思维就是所有步骤的内容,那么记录了查找内容的手册,不正是承载了思维吗。在这种观点下,空调也进行着某种“思考”,根据输入的室温提供输出的功率,来维持温度。相比之下,人的头脑复杂到使人迷惑了,才给人本质上不同的错觉。
更进一步,有观点认为,可以将人的意识也上传到计算机,关于这点我不能说同意。但支持的人提出来,如果人的意识是一种算法,或者说取决于大脑里神经元的相互连接的结构的话,那么意识就是一种信息,不依赖于储存它的物理介质。信息不依赖于储存的形式,只需要相互转换的时候内容没有变化,就可以认为信息本身没变。举个例子,屏幕上的这篇文章,被人看到的时候是方块字,存在电脑里是一大长串的0和1,这两种形态下,其实完全是相同的信息。如果意识是信息,那么存在硬盘里应当也没有区别,除了模拟身体的信号会比较麻烦。
如此,我们只要不停地提供和现在身体传送给大脑的信号相同的信息,就可以让意识在计算机里活动了吗?甚至我们都无法判断,现在自己是不是就是活在计算机里,这个还是不要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