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做教师的妈妈向我求助,说她女儿读小学二年级,从小就有“不问自取”的习惯。她骂过,打过,讲过道理,但女儿“不问自取”的行为仍时有发生。现在发展到班上孩子只要有东西找不到了,都认为是她女儿偷的。甚至连她的同事掉了东西都怀疑是她女儿拿的。
这位妈妈特别苦恼,特别没面子,也特别无助。想不通自己一个堂堂正正的教师何以就教出了这样一个喜欢偷摸的女儿。
这确实是一件挺苦恼的事,换作是我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我也会觉得丢脸,进而生气,甚至愤怒,说不定还会对孩子大打出手。
我问过这位教师妈妈,女儿小时候是谁带的啊?她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些骄纵任性。家里经济条件尚可,孩子想要的东西,只要合理,都能满足。
话说回来,她女儿的行为算不算小偷小摸呢?目前尚不能定论,但若不加制止,养成习惯,要改掉这个毛病就很难了。改不掉,就会继续干下去,那就是偷摸行为了,事态就非常严重了。
为什么不缺爱,不缺物的家庭还会养出“不问自取”的孩子呢?这可不能怪孩子!因为大人没有在孩子小时候帮助其形成物质财富边界意识。罪魁祸首还是大人,该挨骂的是大人!
孩子在分得清“你、我、他”时,大人就要向孩子强调:这个东西是宝宝你的,别人不能随便拿。如果要拿,必须征得宝宝的同意。这个东西是妈妈我的,我没有同意,也不能随便拿,拿的时候必须告诉我!就算是你最喜欢的东西,我没有同意,你也不可以拿。这个东西是爸爸他的,他人的东西没有经过同意也不可以拿,拿的时候也要征得他人的同意。
如果宝宝随便动了他人的东西呢?父母要把感受告诉孩子:你乱动了我的东西,我找不到了,我做事不方便,我好烦恼!你一定要记得今后不要随便动我的东西哦。把感受反复告知孩子,再对孩子进行反复训练。宝宝就会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是不可以动的!即便很想要这个东西,没有得到别人同意也不可以随便拿!他会在心里不断强化这个价值观,努力地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大人在帮助孩子建立“他人之物未经允许不可动”的价值观时,也要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求。比如女孩想要一个芭比娃娃,男孩想要一个变形金刚,经济条件允许就要买给孩子。如果不想轻易满足孩子物质欲望,也可以给孩子设置一道门槛。比如你做好某事就给你买,一周之内不对妈妈发脾气就给你买。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向孩子提出要求,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刺激孩子释放积极努力的动力。
除了设置物质边界外,还要给孩子设置空间边界。比如宝宝要上厕所,要告诉宝宝,进厕所一定要关门,任何人都不可以偷窥,包括爸爸妈妈。当然,也不可以偷窥他人上厕所。别人的房间,未经许可,不可以进去!如果要进去,事先要向房主禀明,获得许可方能进入。进去时,一定要坐在显眼空阔的地方,不能东张西望,不可动人家的玩具,翻人家抽屉。反过来,也不允许别人随便出入自己的房间,不允许别人随便参观自己的卧室和翻箱倒柜。
一句话,就是要让孩子形成地盘意识:我的地盘我做主!任谁都不可以侵犯!
当孩子形成物质和空间的边界意识后,这种“不问自取”的行为就根本不会发生。
好的教育一定要做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事半功倍。不好的教育往往是做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事倍功半。不过,事情既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具体怎么做呢?
1.告诉孩子“不问自取”的行为给物主,给老师,给爸妈造成了难过的心情。一定要把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而不是只讲大道理。道理孩子听不懂,很难共情。威胁恐吓就更不好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仅不会改变,还会变得更加隐蔽。
2.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出现“不问自取”的现象,就要家法侍候。这其实是一个家风建设,我觉得很有必要!
我家就有一块家法。是孩子爸用黄竹削成,长一臂,宽三指,孩子爸还用细砂布将其打磨得细腻光滑,中间刻有“何氏门中家法”,一头用红绸系着,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次孩子犯了规,我们既不骂,也不讲大道理,而是与他一起分析事发缘由,以及此事产生的不良后果,今后该如何改正。讲完,再根据事先拟定的家规进行不同层级的惩戒。该用家法侍候的话,孩子自己就会去取下家法恭恭敬敬递到我手里或他爸手里,由爸,还是妈执法,没有定规,视具体情况而定!
除此之外,我家还有书面的行为规范,以条款形式拟写而成,贴在孩子的床头。最初是由我夫妻朗读并向孩子详细解读。后来他自己每晚睡前读,自个儿领会。但凡犯规,就按规矩办事。当然,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对自己也做了要求。比如,不准当孩子面吵架。不准随便提离婚二字。不准将彼此的怨气留在第二天。不准把孩子扔家里独自出去玩。不准赌博。不准不学无术。不准好吃懒做。因为立规矩时,既有对孩子的要求,也有对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会心服口服不逆反。
惩戒很有必要,但要让孩子服气!
3.孩子的正常所需一定要满足。告诉孩子,想要什么告诉爸妈,只要合理爸妈都会买。孩子所提要求不合理,也要诚恳地告诉孩子,希望孩子理解并讲解。当孩子的正常需求得到了满足,TA就不会把目光聚焦到别人的东西上。
4.利用正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逐渐改掉“不问自取”的毛病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真诚地告诉孩子,TA把这个缺点改正后,爸爸妈妈是多么开心。小孩子是最爱自己父母的人,很在意父母的感受。当TA得知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特别开心时,他就会去努力做到更好。
虽然补漏费时费力且耗神,但好过放任自流。再说了,自己欠债,只能自己还。还得及时,还有后福。不及时还,难免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