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这天,吴伯凡老师在得到直播中讲到他看过数次的4本小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便是其中的一本。
本书作者经历了3年的纳粹集中营的生活,先后被关押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能够幸存下来当然不可否认有运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困境中不被压垮的意志。想象一下,在每天只有少量面包和汤水、寒冬也仅有破单衣的情况下,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甚至监工的鞭子随时会抽在身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坚持活着更困难。是什么让他们坚定的活下去?是生命的意义。
书中作者写道:“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如若追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这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在作者的意义疗法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工作使生命有意义;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体验到美好和爱使生命有意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遭受苦难也有意义。
正如俾斯麦所说:“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要相信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责任的行动的动力。尽管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他曾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当我们吃到第六个馒头才饱时,我们不应该想早知道只吃第六个就好了。
尽管有苦难,但苦难不一定是追寻意义所必须的。在书中作者也提到“承受不必要的苦难与其说是英雄行为,毋宁说是自虐。”
乔布斯说:“你无法预料将来发生的事会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只能在回首时将那些生活中的点滴串联起来,所以你必须去相信你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会和你的未来联系起来,你必须去相信一些事情——直觉、命运、因缘等等。这个想法一直没让我失望,并且我的生命也因此改变。”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就能实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