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榕clytze
这是我第二次读有关于游记的书,当我在图书馆看到它时,被吸引的是“云南”二字。云南,是我从学习葫芦丝开始(大概12岁)就想去的一个地方。
我从前总是幻想着自己穿着傣族的服装,在竹楼面前,对着碧绿的池水,为这美丽的地方演奏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又或者穿一身长裙,与孔雀共舞。这就是我对云南的向往。
当翻开这本书时,我忽然很佩服作者的勇气。一个女人,一条狗,一辆车,从北京到云南,独自游玩28天,这无疑不是一般人会去做并且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独立,不怕危险,更不怕寂寞。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要写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1.世上还是好人多
这是作者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不管她在遭遇骗子,不友善的人,还是遇见善良、热心的人。也许正是作者的这个想法,让她的旅途变得温暖而有趣。
在如今这个社会上,骗子隐藏在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也许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骗子的手法越来越高明,我们防不胜防,新闻里报道着各种各样的咋骗手法。我们在提高着警戒心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在消磨着,世界的温度也在一点点的下降,变得冰冷。
而我,作为一个还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对于未知的社会还是有些恐惧,因为看到太多的负面报道以及类似于“社会是残酷的”的话,让我对不久之后接触社会怀有恐惧与焦虑,担心会不会被骗,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
但是我和作者一样,也相信世上好人比坏人多,世间还是有许多善意,只要我们也怀有一颗赤城之心。在这个社会里,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好不坏的人,只要我们播撒善意,同样的我们也会善意。
2.不跳会死
作者在大理的街道上遇到一位西班牙舞者,身穿红色长袍,带有些神秘之感。舞者伴随着音乐,忘我地舞蹈。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跳。作者认为这种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真的不跳会死,同时觉得自己是不写作会死的人。
我也觉得自己也是这类人,我不读书会死。在中学的时候,我曾经热衷于短篇青春小说和诗歌。喜欢品尝青春小说里的甜与涩,也喜欢诗歌里的浪漫与忧愁。不知从何而起,文艺气质已经悄悄地环绕在我的身上,一直到大学。
其实大学是孤单的,不像中学那般有一群小伙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而大学,每个的目标兴趣都不一样,甚至于三观都不同,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我,不想让孤独扰乱了自己,于是投入了书的海洋。渐渐地,我觉得生活变得充实,不在羡慕别人的好条件与光环,也变得感性,思考变得有厚度,不再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说不出到底有多好,我只知道,自己很享受,不读书会死。
3.不要给自己设障碍
作者在决定这场旅行时,也曾担心过自己一人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作者不是一个会给自己设障碍的人,不会臆想出一些让自己害怕的东西来阻止自己,想做就去做,所以才有了这场旅行。
而我,恰恰相反,就是那种特别会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人。每次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想很多根本不会发生的困难与危险,以至于最后都没开始就结束了。我就是这样一个懦弱的人,没有一点的冒险精神,只敢待在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圈之中。这样的我,错过了许多不一样的经历。
我要向作者学习,不给自己设障碍,多一点的冒险精神,想做就做。
读完这本书,我想去云南的欲望更加强烈,虽然它与我想象的有些出入,但我还是想要去体验它的柔美与风土人情,对了,要带上我的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