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笑说老年人真可怜,被排除在了信息浪潮外,当老伴离开,人世间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记住他们的脸。
不像我们年轻人,会把自己的照片心情发在微博上微信里,即使死去了,互联网却是有记忆的,它会记着我们曾经存在。
我们的所有消费记录,我们的爱好行踪它都会一五一十地存留。
而当认识他们记着他们的最后一个人死去,他们就从未来过这世界。
可叹的是,我们以为只有七旬老人如此,实际上四十岁的青年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这个周末,我的弟弟打来电话撒娇一定要我请他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他说的可好听了,我请他秋天第一杯他请我冬天第一杯,我可拗不过她便订了个美团。
在他收到的时候他乐呵呵地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我却听见母亲在一边惊讶到:“你不在家外卖还可以订过来?”
我弟弟坦然道:“当然可以啦!”
我的弟弟只不过是一个连手机都没有的初一学生,我的母亲却已经是四十岁的中年人,她不明白互联网其中奥妙,甚至比不过没有手机的十几岁小孩。
大概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不知为何智能手机普及的速度让人望洋兴叹,手机支付很是流行。但是于我的父母而言,这是一个他们完全不认识的新事物。
人际交往由电话渐渐转向微信,由于工作需要,他们不得不学习如何使用微信。但好在操作不算难,他们学会了,当然了他们也觉得尤为新奇。
因为开店的需要,母亲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前几年,小姨和我乐呵呵集福的时候,她却还是搞不明白只能在旁边乐呵呵看。
她不懂花呗,她更不会手机购物,也从不使用滴滴美团,更不看抖音视频。
她知道网上购物是潮流,她却不知道如何去做。起初好几年,她想在网上买些什么东西她都会先告诉我让我去网上找,找到了给她看让她挑选,她选中了再转账我我买。因为她不知道怎么收快递,一度她的快递都是寄到我学校,接着我再带回家。
后来因为上了大学,这一套就行不通了,好在可以请教我的小姨,在消磨时光一遍遍的反复熟练后,好在她总算学会了如何购物。
刚开始点外卖亦如此。我用她的手机操作她只要等着付款就行,我和她教了许多遍她都不乐意学也不乐意听,恐怕做父母的,这个还算年轻的年纪,害怕被子女教导吧。
但我走了以后,她也得自己琢磨,琢磨不会她也不会说。
当我最近一次回去的时候,惊讶于她居然学会了点外卖,熟练地给我点我想吃的菜,我问她怎么学会的,她就轻描淡写说:“随便多弄弄就好了。”
我甚至发现她偷偷学会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还藏藏掖掖的像个孩子。
确实,这个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无数的便利,我的母亲从被网络隔绝在外到迫不得已打破壁垒融入其中,现在居然也能从其中获得乐趣与好处。
这个过程比年轻人慢了不止一分半点,但好歹不能说被赶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
毕竟为了方便,高铁实行网上购票,人工窗口的队伍老长。但她并不会这种操作,我的大姨亦向我请教。
在她陪着我来宁波上学的时候,我买的票,但当她要回去了,我却根本放心不下。我告诉她怎么转战,杭州站太大我都不免眼花缭乱。但好在她足够聪明,向来善于交际,还是平安到家了。
而到今天,网上买票于她而言还是难题。
我知道这不是必须。
只有那些经常得用的,比如微信支付宝熟练掌握就应该不算被抛下了吧?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下了微信以后,不用一天我们就可以学会如何熟练使用每个功能,更别说头像昵称个性签名。可于我母亲,她换头像就耽搁了一年。
人的学习能力确实很强,但他们不会其实有一个原因是突破了他们的过往认知,在他们的二十几年里,从来不是这样。而互联网打破了他们的玻璃罩,分崩离析。
互联网和互联网网民我们告诉他们这个时代很新,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一切是理所当然,他们被迫融入这个时代,就恍如异乡人。
若是大胆猜测一下如此快节奏的时代更迭,下一个时代,我们是不是也会被抛在后头。而他们则被彻底遗忘。
当屏幕占据了我们大量时间,屏幕里的世界与我们而言可能就是真实世界。那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会被隔离,会成虚拟世界透明人。
当然,这有点夸张了,但实质不就如此吗?
他们难以融入,我们难以脱离,于是我们渐行渐悟,只在记忆里相见。
恐怖吗?
恐怖的话,不如我们回头看看。
往回走走。
拉住他们。
只是拉住,而不是拽着他们往前赶。
这里是微醺酒馆,我是馆主小怡
我会一直伴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