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与他的子女之间有着很有趣的关系。
爷爷有三个女儿,二个儿子。爷爷最惦记的是我的二姑。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爷爷奶奶很信奉神明,而我的二姑在姐弟间又是最信奉神明的。她就像个神通广大的神明一样影响着爷爷和奶奶。如果夸张点说的话,二姑的话就是爷爷和奶奶的精神粮食。
每当我二姑来我们家时,我爷爷一下子就变得高大上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和二姑聊天的时候精神抖擞,眼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有一回,爷爷从二姑家回来。他跟我们说神明在二姑身上显灵了。不过,我听说二姑只是像鬼上身似的,头依在桌子上像是睡着了一般,突然她开始胡乱唱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东西。我觉得她唱的内容和巫婆唱的相似。
从那时起,我们家的人就把二姑当成是神明一样敬着。
我的父母之前是不信神明的。可后来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后,为了能生个儿子,他们开始相信神明了。
因为神明解决了他们的烦恼。即使这不一定是神明的功劳,可爷爷和奶奶会说服我的父母相信这就是神明的功劳。
从那以后,在初一、十五、过年和过节的时候,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像爷爷奶奶那样敬拜神明。而且他们越发地信奉神明。
爷爷和我父亲相处并不怎么好。这其中的原因我也就只能猜到一二了。
我的父亲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我父亲在读高中那时,把家里的黄豆卖了,然后用卖黄豆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
虽然我的父亲用这辆自行车做小生意给家里补贴了不少,可是我爷爷时常提起我的父亲买自行车的事时,他都不大高兴。
分家那时,爷爷本来希望分到叔叔家的。可是因为他的身体不大好,叔叔选择了奶奶。而我们姐弟几个孩子需要人照看,所以爷爷只好到我家。
分家后,我的父亲在外面做生意需要本钱,而且做生意有赢钱的时候就会有亏本的时候。加上我们姐弟几个又全都上学了。所以,爷爷和母亲经常为父亲担忧。
后来,我家开了店铺,生意不错。可是买了东西暂时记账的也不少,父亲偶尔也会借钱来维持店铺生意的周转。爷爷知道了又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了。
我们姐弟一个接一个毕业了,家里负担没那么重了。可我爷爷又摔伤了,天天躺在床上。
我父亲天天给爷爷洗澡,清理床铺。这样一来,拉近了他们父子间的距离。爷爷和父亲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了。爷爷还天天亲昵地称呼我的父亲为儿子了。
爷爷最心疼的是我的叔叔。虽然叔叔家的负担没那么重,他只有两个儿子。而且他的小儿子上初中那时全国都普及九年的义务教育了。可是叔叔和婶婶都在家种田,他家的收入不高。爷爷看见两兄弟的差别大了心里自然不得劲。所以他暗地里想着法子帮叔叔。
他也最疼爱叔叔家的两个弟弟,只要我家里做好吃的菜,爷爷就会把肉往堂弟的碗里夹。母亲有时看不惯就会唠叨几句。
爷爷和母亲也会因一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吵闹。就因为爷爷疼爱叔叔胜过我的父亲,疼爱叔叔的孩子胜过我们姐弟。所以母亲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认为爷爷跟了父亲就应该事事顾着我家。可爷爷认为即使分了家,叔叔依然是他的儿子,他能帮就帮。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晾豆腐,大堂弟也在我家吃饭。爷爷把肉从豆腐里挑出来给堂弟吃。母亲看不惯就说了几句。而爷爷心气高,他听不得母亲说的这几句话。
后来爷爷居然跟母亲抬起了杠。他不许母亲给他洗衣服和提洗澡水了。这次风波持续了半年多才平静了下来。爷爷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在爷爷摔伤后才慢慢变好了。
爷爷和大姑和三姑的关系也不错。而大姑家离我们家是最近的,大姑有空会来看望爷爷奶奶,所以爷爷也时常提起她。在寒暑假期间,我们最喜欢到大姑家玩。大姑家有一颗葡萄树和一颗黄皮树,每到成熟季节,大姑都不忘记告诉我们,让我们上她家摘果子。
三姑家那边有个大庙。每年都会请戏班和和尚、道士之类的来闹一闹。我最期待的就是这每年一次的庙里庆典日。而爷爷最期待却是三姑家每年一次的糯米糍。三姑在那个节日里会带一些糯米糍给我们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