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读书使人开智,读书使人明理,而如此堂而皇之的说读书使人糊涂我应该是第一人了。初看题目,如果没有耐心听我把话说完,可能就会有人忍不住抨击我为“读书无用论”,说我煲了一锅毒“鸡汤”。而事实上,我倒是认为读书能读糊涂的人才是真正读过书的人,真正会读书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私以为,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一个人的理解判断,会因为其特定的成长经历,而被固定。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解释就是,一个人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一旦形成就很难再被改变。 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而他已经形成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会使他以后的人生经历在本质上类似于使他形成现有“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的成长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人们不会轻易地认识到他此后的人生经历,正是因为他秉承了他已经基本固定下来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而造成的,或者说“复制”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无论他活了多久,经历了多少事情,他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他会神奇的发现,他可以用他原有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应对他人生中出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他可以用他原有的“三观”预见未来即将发生事情的走向或结果。而这种“成功”的预见(“成功”往往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会使他更加坚定不移的相信,他所坚持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的正确性。 除此以外,他通过坚持自己原有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而不断“复制”出本质上类似以往生活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面对未来生活的时候,因为反复面对本质上类似的事情,他会发现,用其所坚持的“三观”衍生出来的方法论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会越来越驾轻就熟。所以又从第二个层面上印证了,他所坚持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的正确性。换句话说,他们是在用自己认可的规则打造一个囚禁自己的世界,那么他所认可的规则无疑会试用于他所创造的世界,因此,他理所当然的有理由认为他所认可规则的正确性。 然而他创造的世界并不是全部的世界,而是世界的一隅,而他所认可的规则,也不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而只是这个世界规则的一小部分。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曾发现,总有些人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和我们的非常的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对于那些持“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与我们截然相反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若生活的很好,他们就应该活的很糟糕,而事情上呢,我们惊讶的发现并不是如此。 尽管如此,人们总还是认为自己所持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方法论是绝对正确的,别人的是错误的,我绝对不会像那些人一样去做事情。因为我的这一套“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方法论,创造了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而我们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处于一种相对满意的状态,起码是一种能够承受而不愿意改变的状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所坚持的“三观”是如此的正确。即使所坚持的“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方法论没有那么完美而使我们感到些许痛苦,我们也不会轻易质疑自己的“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方法论的正确性,反而会消极的认为,痛苦本来就是生活的常态,是无法避免的,它的存在与我们所坚持的“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方法论无关。 也正是基于对自己“三观”正确性的绝对确信,使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我们所持的“三观”来看待事物,对于那些不符合我们原有“三观”的部分自动过滤掉。从而在任何事物中都能找到支持自己所持“三观”正确性的依据,从而更加对自己的所持的“三观”深信不疑。 就像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肚子的人,他会确信大象是他摸到的,肉肉的一堵墙的样子,每一次摸到这种东西他都知道那是大象,假如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况下摸了前后总计一万只大象的肚子,他都准确的辨认出了所摸到的是大象,他就有理由相信大象是这个样子的(肉肉的一堵墙的样子)。如果有一天让他去摸大象的腿,像个肉肉的柱子,他很难接受这是大象,这时你帮助他把手抬高,去摸大象的肚子,他甚至会问你刚才摸到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而不是联想到先后摸到的都是大象,只是摸的部分不同。无数次的成功经历,让他无比的相信自己的经验,相信那些辨认成功的经历帮助他形成的对大象的认识观念。 因此,不能否认,有些人读书只是,截取了书中所表述的符合他所持“三观”的那一部分,那些不符合的部分已经被无意识的自动过滤掉了。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知道,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哈姆雷特只有一个。而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看到的是哈姆雷特身上,能找到的自己。那只是哈姆雷特的一部分,就像大象的肚子、大象的腿是大象的一部分一样,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整体的一部分推断出是哪个整体,但是我们不能说那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全部。 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会囿于我们已经形成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那么能打破我们对原有“三观”正确性、合理性、权威性、不容置疑性盲目坚信的途径之一,应该就是读书。如果读书没有冲击到我们原有的“三观”那就说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自动过滤了与我们原有“三观”不符合的那些部分,或者干脆认为那些部分是错误的,而不去看、不去体味、不去理解,我认为这样的读书是不深刻的。但是一旦我们对那些不符合原有“三观”的部分看了、体味了、理解了,就无疑会冲击我们原有的“三观”,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上会出现短暂的糊涂。所以我说,读书使人糊涂。 有单一“三观”且“三观”固定不变的人,是简单的人,他们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他们都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非人力所能影响的,或者说是“命”。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始终是固定的、单一的,消极的。但他们很可能是更接近快乐的、无压力的,因为他们习惯了。而那些不断冲击和调整“三观”及其衍生的方法论的人是复杂的、辛苦的。他们会挣脱原生家庭、原生环境,成为一类有别于他们所有人的一类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