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期待着放假
在家呢,又期待着开学
临近开学了,却又不想走
是恋家还是没有长大?
家,让我们不必像巴普洛夫的狗,做的好,才能得到认同,做不好便失去爱。父母无条件的宽恕,认可,和爱,让我们可以不必隐藏自卑,嫉妒,假装自尊。
实话说,“恋家”和“长大”好像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我们还是一直把恋家看成没有长大。
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想快点离家去追寻“自由”,长大了,却又不想离家了,我们什么时候从“要冲出围栏的小鸟”变成了“恋家的小鸟”,其中缘由,我们说不清也道不明。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开始浑浑噩噩的过着,一天又一天,只见时间错失,心里的空虚,不踏实却日日加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比往常更渴望“明天”,在我们的心里,“明天”不仅仅是新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心里的安慰。
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梦境,沉迷其中。虽然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现实依旧是残酷的,但我们依旧在自欺欺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刚好看过一篇文章《你不努力的20岁,就是你举步维艰的30岁》。大学里她浑浑噩噩,大一大二在宿舍追网剧,考试挂科,周末去市区溜达。。。就这样,她过完了自己的大一大二,到了大三了,周围的人突然一下子空了,所有人都一下子变得开始忙了起来,考研的考研,实习的实习,还有一大堆开始忙着考各种证的考证大军,她一下子开始茫然不知所措了起来,好像一夜之间,她变了!
她开始告别了往昔的“朝九晚五”彻夜追剧的生活,早上六点起去湖边背着艰涩的英语,网剧也变成了那些难懂的四级听力,好似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毕业了,她大学的所有资本是:教师资格证,四级证,计算机二年级证,普通话资格证。除了这些她一无所有,面临找工作一次次碰壁,从一线城市转到二线城市,又从二线城市退到了三线城市。她甚至连超市导购员都无法胜任,因为一面二面的人太多,在那些学历还不如她的人面前,她是自卑的,在那些优秀的人面前,她无地自容。
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
没有赶上的路终究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去缩短距离。
一面上班一面开始考会计证,夜深人静时,她一个人在背着艰涩的金融理论,学习着那本该是20岁该学习的东西。终于,一个月后她从一个边际人员成为了专业人才。
有时候逼迫一下自己,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潜力是这么大!当初的无忧无虑,轻松悠闲,都只是暂时将现实的残酷隐藏了起来,可是我们都知道,日后总有一天,你今日所逃避的他日会比今日更加疯狂的扑向你,如饿狼般撕扯你。
就像蔡康永所说:
15岁觉着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好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着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越麻烦,越懒着学,后来就越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离开前请告诉我》里面说的:不要再期待新的一年,不要等到某个时间点去改变。自己不改变的话,新的一年也只是之前的重演。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想谈的恋爱没有谈,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日历一天天翻过,时间一点点走,可你仍困在原地。等待也好,迷茫也好,都不要把自己留在原地。
因为要知道:不努力的20岁,无可选择的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