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宋词曲折深婉,旖旎缠绵,继唐诗之后,成为文学史上的又一朵奇葩。和唐诗一样,宋词也有很多形式。其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按词的长短规模分,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其中,小令短小精炼,意蕴丰富,注重瞬间的感悟,尤其考验词人的创作水平。而在历史上,小令的内容也多以描写儿女情长为主,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醉花阴》、温庭筠的《菩萨蛮》、陆游的《诉衷情》等,都是小令中的经典作品,令人读之口舌生香,心生向往。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小令却与众不同,风格迥异。它是清代冷门词人陈维崧的一首小令《点绛唇》,开篇就气势磅礴,结尾更是雄伟悲怆!这首小令足以称得上是清代最雄伟的一首小令,气势磅礴,意境之悲壮,千古无人能及。全词如下:
点绛唇 · 夜宿临洺驿 (清) 陈维菘
睛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陈维菘,明末清初词人,尤善骈文。其大约生活于清康熙年间,由明入清后人生失意,身世飘零,游食四方。由此,形成了豪迈奔放的词风,接近宋代的苏、辛派。这首小令就是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词题中的“临洺驿”,即历史上的临洺关,是著名的古战场。它位于河北永年县境内,地处邢台之南,邯郸之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668年,即康熙七年,陈维菘结束了八年寄人篱下的生涯,北上进京。途中,在经过临洺驿时,词人看到荒寒的北地景象,不禁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战争,一时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陈维崧作词,极为讲求气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作上片写景。“睛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你看,太行山在晴空之下,一个一个的山头像什么呢?就像女人头上盘的发髻一样。“离离”是清清楚楚地看到。而“太行山势如蝌蚪”蝌蚪,是蛤蟆或青蛙的幼年时期;诗人想象太行山的山势像一个个的蝌蚪在游过来一样,他是用动态的动物来比喻静止的山头。
辛弃疾有一首很有名的词:“叠峰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辛稼轩是用万马奔腾来比喻山势,而陈维崧是把一个个的蝌蚪来比喻一座座的山头。在词人眼中,雄伟的山峰竟然像一个个小蝌蚪,真是想象大胆。后世毛主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真是与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处。
“稗花盈亩”:秋天的季节正是原野上稗子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稗花。而后,“一寸霜皮厚”:此时天气已经冷了,在这些草木之上都下了严霜,所有的绿草都让白色的霜给遮盖住了。词人是写在秋天寒冷的季节草木结成厚霜的景象。这都是在写秋天广阔原野上的荒凉。
词作下片抒情。过片“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由上片的荒凉之景过渡到下片的历史盛衰之叹。时值深秋,一片萧索,不免令人感到些许悲凉。时序交替,春去秋来,词人由眼前之景不由地联想引历史的盛衰兴亡。在这里,曾经历了多少战乱,让人忍不住回想赵、魏、燕、韩这些战国时的国家。
“悲风吼”:一阵一阵悲凉的秋风吹来。“临洺驿口”:我站在这古代交通的要站——临洺驿口上。“黄叶中原走”:黄叶就是落叶,落叶被风吹得满地回旋。这表示什么呢?这是表示我们中国大地上盛衰兴亡的战乱历来都不断,所以词人用黄叶中原走的形象,来形容国家的动荡不安,极为悲怆。
可以说,陈维菘不仅改变了清词的风格,还拓宽了清词的内容。在他笔下,原本常用来表现儿女情长的温柔小令,现在却用来描写历史兴亡和家国之悲,在清代词坛真是无人能及。整首词以过去映衬现实,意境苍凉深沉,很好地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