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变批评为希望——读书打卡第76天《非暴力沟通》

【读书打卡】 变批评为希望——读书打卡第76天《非暴力沟通》

【8+1读书会阅读打卡】

【打卡】第76天2025.11.17周一

【书目】《非暴力沟通》

【读者】吴老师

【阅读摘抄】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年你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往往是申辩和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阅读感悟】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确实如此。

我批评学生上课总是说话,其实是希望他上课认真听讲;我批评学生作业拖拉,其实是希望他按时完成作业;我批评学生字写得潦草,其实是希望他写字认真点,写得好看一些。

可是,这些本来良好的期待,说出来时却是批评和指责,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生气,学生怨怼。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非暴力沟通》给出了很好的方法,前面的情境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

“小明,我发现你今天上课跟旁边同学交流太多了,老师希望你听课认真一些,可以掌握老师讲的更多知识要点,可以吗?”

“小华,你的作业没有按时交送,我很担心,不知道你是不是遇到了困难。老师希望,今后你能按时交送作业,好吗?”

“小林,你的字有点潦草,如果能写的更工整一些,就会在考试中拿到更多分数,你能调整一下吗?”

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比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不会产生对抗心理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