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资治通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苟俊峰

传递价值

59 人赞同了该文章

1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齐威王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

于是齐威王知道这是墨大夫不巴结齐威王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齐威王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齐威王知道阿地大夫用重金来买通齐威王的左右近臣以求替阿地大夫自己说好话。

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只要是人,她/他们就一定会产生问题,只要产生问题就一定会出现矛盾与分歧,非议,指责,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自古以来,只要是新事物的出现在萌芽阶段与发展阶段一定会遭到世人唾骂与不理解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是如此。

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问题与矛盾,能产生问题与矛盾,说明你已经离开了你的舒适区,进入了学习,探索,成长区域,而一个人如果人生很少遇到问题,很难发现问题,甚至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可怕的,这类人的一生被描绘出来是一条直勾勾的直线,基本上人生很平庸,没有做过什么成长,有增量事情的人,做的大多是低水平,低质量重复的工作,很稳定,害怕外界的人们的评价,眼光,成见与偏见,不敢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害怕得罪人,喜欢合群与迎合与巴结别人的方式,以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趋利避害,很多时候为了避开害,也就是对自己不利,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东西选择去弄虚作假,爱面子,喜欢维护自己的正确,没有自己的主见与原则,这类人一生最终往往是错误的,人生最终也没有啥大的成就,而高手,人才他/她一生被描绘出来是一条上下不断拨动的曲线,她/他们的人生基本上经历了大起大落,遭人非议,孤独与不理解,指责,甚至谩骂,但是他/她们依旧不动摇初心,学会隐忍,不在与别人争执,有自己的主见与三观,坚守内心所坚守的正确,但是从来不维护自己的正确,总是独来独往,不喜欢合群,从来不为各种各样的利益说话,而是只为天理说话,有大起大落,遭人非议,被别人不理解,遭受孤独,指责,甚至谩骂,这才是正常的人生,是成长路上所必须的催化剂,这类人一生最终往往是正确的,取得了大的成就。

自古以来,真金不怕火炼,真人不怕非议,走的正,行得端,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就不怕遇见鬼,反而一些心里有鬼,喜欢弄虚作假,搞阴谋诡计的人会害怕你,走大道,虽然狭窄,但是越往后路走得越宽,如果想要走捷径,弄虚作假,虽然宽广,大众都挤破脑袋去抢道,但是越往后路走的越窄,最终将无路可走。

做正确的事,不把自己当一回事,而要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一回事,不要害怕外界,别人的不理解,指责与非议,甚至谩骂,这些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乳化剂。

道不同,不相为谋;认知不同,不相为容。每个人看似都生在一个世界里,但实质上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监狱,世界上最大的枷锁,是人的认知枷锁。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什么意思?对井底之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超出了它的认知范围;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它没有见过;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她们谈论关于“道”的学问,是由于他/她们的眼界受着束缚,超出了他/她们的思维认知范围,她/他们根本不懂。

所以,不要和低层次的人争辩,他/她们会把你拉低到跟她/他们一样的水平,然后想方设法去打败你,你只需要理解他/她们的巨婴形态。

一群好人说一个人好,这个人不一定是好人,只有一群坏人说这个人很坏,这个人才是好人;同样逻辑,在一个集体中,一群人夸赞与吹捧一个人,那这个人并不一定很厉害,因为他/她们之间有共同利益,肯定会相互吹捧与夸赞,甚至有时为了达到共同利益或自己的私利而选择弄虚作假,谎报实情,相互串通一气,穿一条裤子,搞阴谋诡计,迷惑大众,投其所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那些大众玩的团团转,这就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要看在这个集体之外,与这个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一群人夸赞这个人很厉害,那这个人才是真的厉害,因为他们与这个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会说真话,一方面肯定这个人的长处,优点,主要贡献,同时也会指出这个人的短处,缺点并包容,给他/她们修正的机会与时间,客观的评价这个人,毕竟人无完人。

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未来社会最高境界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全靠自我管理,是人不用管,用管不是人,企业也不例外,让自己时刻充满价值才是一个人面向未来精进的最佳策略,个体越来越独立,发扬自身的优势,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社会价值,他/她们越不需要依附某一个群体/公司/集团/圈子等,不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所捆绑,不被自己的身份,名利所捆绑,就越能说真话,敢于说真话,为天理说话,不过往往这种人可遇不可求,属于极少数人,她/他们往往要背负被别人的不理解,指责,非议,甚至谩骂,大多数人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伟大的时代,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干杯。

自古以来,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开拓的路上往往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

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质疑,指责,非议,甚至反对与谩骂,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生事物往往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中国共产党,以及毛主席也曾经是如此,被别人不理解,遭非议,指责。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从开始就是挨骂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不晓得挨了多少骂。自古以来,没有先进的东西一开始就受欢迎,它总是要挨骂”,即便“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既然“先进的东西”并非一开始就受欢迎,那么它挨骂自当在情理之中。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挨骂”之“骂”,多数情况下是敌对势力的污蔑,少数情况是人民群众的批评。

在毛泽东看来,很多时候少数人的意见反倒是正确的,特别是先进事物出现的初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家,例如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他们的学说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不被多数人承认,反而被看作错误的东西,当时他们是少数。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个党员,也是少数人。可是这几十个人代表了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

正是由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多数人又不了解这一真理,故而代表真理的少数人挨骂自当在情理之中,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普遍现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人不被人骂不是个什么好兆头,大多都是平庸的泛泛之辈,毕竟树大招风。

在毛泽东看来,坚持真理就可能会挨骂,而那些中庸,圆滑或一无建树的人才不致树敌与竞争对手而遭骂。

只要坚持的是正义的、正确的、走大道,坚守天理,为天理说话,一时挨骂又有何妨?坚守初心,坚定你的信念与理想,坚守你正确的方向与三观,任凭外界如何地动山摇,此心自岿然不动。

天理,天道总是反人性的,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总是被大多数人忽视,甚至忽视到一文不值,可以忽略不计,不闻不问的,99%的人只想反其道而行之,逆天而行,违背规律行事,总是喜欢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东西,喜欢走捷径,投机取巧,耍阴谋诡计。

2

遭受非议真君子,不受非议多是平庸之人,尤其是越有才能的人,越容易遭人非议,妒忌,即使德才兼备的人也不例外,因为你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满足所有人,因此,不要做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就行。

正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人,很容易遭到其所在群体和他人的排挤和打压。

其实面对一个优秀和出众到让自己备感压力的对手,即使聪明绝顶和心怀远大,像诸葛亮也会产生嫉妒情绪,而极力排挤对手。

早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要北伐曹魏,大将魏延提出了“兵出子午谷”的最佳战略,但却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

司马懿说道: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经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可见诸葛亮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战略家,为何做出败笔?

魏延是刘备的心腹将领,地位不在五虎将之下,既独当一面又智勇双全,是一位难得的人才。正因为这么优秀的人提出一个如此英明的策略,作为蜀汉军师的诸葛亮宁可不顾大业也要打压魏延,否定他的正确主张。

魏延出色的能力,可谓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保证自己的地位,诸葛亮才会借杨仪和马岱之手杀了魏延。

一生卖命效忠,才华横溢,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被杀的命运,魏延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才能出众,而处处遭排挤,非议的典型例子,包括曾国藩在官场时也避免不了,那时在清朝官场,那些愚蠢的贪官污吏,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而只有曾国藩心系清朝天下,不为名,不为利,啥都不要的人,却在官场处处受人欺负与排挤,有大志却不得志,而那些你争我夺的贪官污吏最终啥都没有得到,而那位啥都不要,不为名不为利,才能出众,又显呆笨的曾国藩最终啥都是他的,取得了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巨大成就。

受排挤,打压,被孤立,是因为你变强了,变的优秀了,优秀到让一些人既羡慕,又妒忌,甚至害怕了。

在《胜利的法则》一书中提到:命运只会让弱者越来越弱。虽然这世上的事情大抵都由命运支配,但倘若因此抱着“将一切交给命运”的态度,人就会丧失自由意志,即便认为命运的一半由自己自由支配,剩余的一半还是会支配着我们。命运会在毫无抵抗的地方猖给命运”的态度,所以发挥你的个人意志吧!若想要活用幸运女神手中的“机会”,需要拿出你猛烈的行动。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后裔,喜好法家邢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还未来得及推荐,就一病不起。

于是,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理?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又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

魏惠王听后漠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

然后这个缺心眼,唱双簧的老板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并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下属,所以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

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

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一会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所以,如果你遇到像公叔痤这样的老板和人,一定要远离,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一方面吹捧,夸赞你,却在另一方面背着你落井下石,企图陷害你,这类人极度自私,嫉妒别人的才干,还想把有才的人据为己有,如果自己不能任用这样的人才,也不能让别人任用,他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宁愿废了这个人才也在所不惜。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

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

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使有功德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德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历史告诉你,凡是拘泥于物欲,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都会被淘汰,未来,这类人会占99%,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信誉,沉迷物欲,短视频,直播等低级趣味与快乐中无法自拔,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智商下降,都将被慢慢折叠起来,变成行尸走肉,俗称宠物人,沦落为社会最底层;凡是敢于打破规则,求创新,敢于革命与变革,革新的人,未来,这类人只占1%,他/她们将引领着社会不断发展,给那99%的巨婴,宠物人制定好规则,让他/她们快乐的玩耍,干傻事。

3

历史上凡是取得大成就的人,都不会拘泥于物欲,名利,钱财之上,这样的人有佛心,道心,因此,能成佛,成道,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一个人越想要得到什么,越什么也得不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那些芸芸众生拜佛,求佛,求道都是为了升官发财的,求名,求利的,她/他们的格局/眼界/胸怀就到这里,再上不去了,这类人永远不可能成佛,成道,如果世间让一个人求什么就可以得什么,想什么就能成什么,心想事成,求财就能得财,那世界岂不是乱套了,大乱了嘛。

所有以利益,金钱为出发点的战略,都是垃圾战略,一切的生意都是人的生意,一切的价值都是人的价值。把人看做是根本性的人是人才,把钱看作是根本性的人是蠢才,衡量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看的是这个人为人民大众做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创造了什么价值?而不是拥有了多少金钱?多大的名声?多高的地位?你仔细品品吧。

人家马云老师说:我对钱不感兴趣。这不是调侃,而是真理名言,自古以来,凡是取得大成就的人,他/她们确实一开始做事的基点都对钱不感兴趣,社会责任,格局的背后才是钱,记得,永远不要跟没有格局的人谈钱,满脑子都是钱的人也干不出什么人事来,远离那些没有格局的人,因为这会大大影响你的智商和思维认知。

送你左宗棠一句诗词: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生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有一个中国共产党这种性质的无产阶级政党永远为无产阶级撑腰,限制资本无序扩张,避免出现资本压榨,依旧给普通人有很多上升的通道,你我这些普通人都应该知足吧,要是生在打着民主,人权的口号却干的不是民主,人权的事情的美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那估计你要憋屈死啊,大多数人对资本家恨之入骨,骂着万恶的资本家,实际上他/她们目光短浅,狭隘,看不到人家的长处,资本家不是万恶之源,“穷”才是,这里的穷有两个含义:一是经济物质上穷,二是大脑,思维认知上穷,精神贫穷,后者才是最可怕的,中国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期受到耻辱的历史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资本家即使再不是,有很多缺点,你就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但是你也不能抹掉他/她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国家也不可能让这些资本家消失吧,那是不可能的,如若你确实不服气,看不惯别人,那就干出个名堂出来,多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人是神,改变别人的人是精神病,让我们这些大众看看哈,抱怨,指责,攻击与谩骂,非议别人是没有用的,这里我并不是为了谁说话,更不是为资本家做辩解,而是希望你看问题与事物时能客观,冷静,理智对待,不要嫉妒别人,不要产生恨意,至于资本家最终的命运如何,那就看因果,一切都是自己修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得的这个果就是他/她们的命了,这就不是你我该操心的事了,不怨天,不尤人,永远不要抱怨环境与外界。

在生活与工作中,尤其是职场,因为特立独行和才华横溢而遭到群体和他人的不待见和排挤,已经屡见不鲜。

于是作为鸡群中的那只鹤,你会被嘲笑、被孤立、被冷落、被排挤,想要变成独树一帜的鹤,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好方法就是远离那群鸡。古往今来皆如此,东方西方皆如此,因为这就是普遍的人性。

越是社会上的一股清流,越是特立独行,就越会遭到大众的不满和非议。

最后送你一句话话:

你的真实 ,照出了我的虚伪;

你的善良 , 照出了我的恶毒;

你的宽广 , 照出了我的狭隘;

你的才华 ,照出了我的平庸;

你的美好 , 照出了我的丑陋;

你的勇敢 , 照出了我的懦弱;

你的伟大, 照出了我的卑微;

你的自由 ,照出了我的束缚。

公元643年,诤臣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历史,一切相,一切事物都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更透彻,更全面,更立体。

编辑于 2021-10-19 10:13

资治通鉴(书籍)

中国历史

格局

赞同 5926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写下你的评论...

26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庙算者

读书笔记:刘秀称帝的政治计算。取自《通鉴.汉纪》。

原文白话处理:西汉末年,汉室衰微,权臣王莽经过苦心经营,篡夺了汉家天下,建立新王朝。然王莽治国无道,造成天下大乱。各地民众揭竿而起,聚而为盗,逐渐发展成为赤眉军、绿林军等反莽势力。后,世居南阳的汉室苗裔刘縯、刘秀兄弟举义起兵,志在恢复汉朝天下。刘縯为增强实力,主动与绿林军联合,并多次统兵作战,屡战屡捷,由此名声大震。

伴随绿林军日益壮大,诸位将领决意拥立一位汉室宗亲为帝,从而凭借天子之名号令天下。当时,除了刘縯、刘秀兄弟,汉室子弟刘玄亦在绿林军中供职。绿林诸将忌惮刘縯刚毅英武,贪图刘玄怯弱无能、容易控制,遂抢先扶立刘玄为更始皇帝。后,伴随刘縯威名日盛,更始帝等人对其日益忌惮,遂设计将其铲除。刘縯死后,其弟刘秀忍辱含垢、委曲求全,终于暂且消弭了更始帝一派的猜忌。及至绿林军攻入京师长安,消灭王莽政权,更始帝因黄河以北地区尚未平定,形势复杂,决意派遣一员大将赴河北平乱。刘秀瞅准机会,积极运作,终于获得此任,从此犹如蛟龙入海,得以专制河北。

后,更始政权入主长安,然更始帝软弱无能、生活腐化,致使长安政令混乱、人心背离。是时,赤眉军实力雄厚,见更始朝廷不得人心,便也拥立了一位汉室子弟为天子,随即进兵关中,图谋夺取长安政权。与此同时,刘秀积极经略河北,广布恩德、结交豪强,最终凭借武力讨灭了河北最大割据势力—王朗政权,从而在河北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此时,更始帝察觉刘秀有坐大之势,图谋收缴他的权力,刘秀经过审时度势,决意自立为王,遂与更始朝廷分道扬镳。刘秀以心腹冯异、寇恂镇守河内,亲自领兵讨伐河北的残余势力;同时,刘秀估计更始朝廷必为赤眉所败,遂派遣亲信将领邓禹统兵西进,意在利用赤眉军与更始政权缠斗之际夺取关中。及至刘秀击败、降伏河北诸路贼军,基本统一河北全境,麾下将领屡次向刘秀劝进,刘秀皆不从。后,耿纯进言:“如若不称帝,众人失去希望,就会离散而去。”刘秀为之所动,经过权衡利弊,终于鄗城即位,是为汉光武帝。

个人批注笔记:我以为,刘秀称帝的主要原因,是要和赤眉军竞争,以赶在赤眉军入主京师长安之前,抢先夺得号令天下的合法名位。当时,更始政权混乱无道,被赤眉军消灭是早晚的事。一旦赤眉军入主京师长安,占据天下正朔,再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挟制刘氏天子号令天下,由此便可以取得名正言顺、人心所向的有利形势。此后,赤眉政权只要认真吸取绿林军失败的教训,遵循正道,施行德政,安抚百姓,笼络豪强,就能够迅速树立权威,奠定合法统治地位,进而立足关中,夺取天下。这样一来,刘秀在政治上就被动了。届时,刘秀是从命还是不从命?从命,就要对赤眉政权俯首称臣,将辛苦得来的地盘和手中掌握的人马拱手奉送。不从命,就会被赤眉政权冠以叛逆罪名而遭受讨伐;地方的豪强就会观望,不敢轻易与刘秀结交;队伍中,人心就会浮动,有的人就会觉得跟着刘秀干没前途,而转投长安,这就是耿纯在进言中所说的“众人失去希望,就会离散而去”的涵义。因此,刘秀派遣邓禹统兵西进,争夺长安,目的就是不让赤眉军得志,否则于己不利。

刘秀此时称帝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强对邓禹的控制力。称帝,就意味着确定了君臣名分。邓禹是刘秀麾下的将领,一直以来都是接受刘秀的领导,而今,刘秀既已升为天子,按理,邓禹就要对刘秀俯首称臣,即使手握重兵,身在千里之外,也应该接受刘秀的节制调度,否则就是叛逆,刘秀就有理由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讨伐他。届时,刘秀占据正统,冠冕堂皇,手握生杀予夺的权力,利用诸将对邓禹的嫉妒心理驱使他们杀向关中,最终想要消灭邓禹,并非难事!想必刘秀在称帝后,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邓禹,使其知晓君臣名分已定,逼迫其立即表态效忠,用意就是用君臣大义约束住邓禹,从而在思想上实现对邓禹的有力控制。

反过来讲,倘若刘秀未及时称帝,而邓禹在此期间一路高歌猛进,凭借武力击溃赤眉、统一关中,由此将更始帝控制于股掌之中,届时,面对巨大的胜利,难保邓禹不会膨胀起来,进而生出异心。然而,由于刘秀尚未称帝,没有君臣大义这层羁绊,邓禹在思想上顾忌得就少;在巨大的权势诱惑面前,得意忘形得就快。毕竟,人心是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邓禹在不具备号令一方的实力时,是安心于追随刘秀的;倘若凭借武力取得威震关中的权势,难保他的心志不会发生改变—产生“拳头大者说了算”的想法,产生“独霸关中,自立为王”的想法,产生“这关中地区是我历经艰险、凭借实力打下来的,应该据为己有,以此建功立业,为什么还要回去再居于人下”的想法。在这种想法作用下,为了对抗刘秀,邓禹就会拥立更始帝复辟,以汉朝合法政权的姿态,挟制天子号令天下。这样一来,对于刘秀而言也是麻烦一桩。倒不是说刘秀及时称帝了,就能保证邓禹在打下关中后不会造反,而是说在邓禹攻取关中之前,先和他确定了君臣名分,以君臣大义来约束他,相对而言对于防范和扼制他在关中造反更有利。

2021-10-22

3

苟俊峰

作者

感谢您的精彩分享哈

2021-10-23

二月的知更鸟

权谋算计,真精彩

2021-10-23

残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多说了,先登山了。剑走偏锋也需要举重若轻的底子,静心通明,自可无物不掌

2021-10-18

2

苟俊峰

作者

加油哈

2021-10-21

1

汐水轩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

多谢赐教,有机会华山论剑。

2021-10-18

1

苟俊峰

作者

好,加油

2021-10-21

浮生千山路

实事求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自己“务实”。

2021-10-30

苟俊峰

作者

2021-11-21

哇哇

我怀疑我被监听了。我中午在读关于这样的文章。

2021-10-28

苟俊峰

作者

2021-11-21

你情敌在学习

马云的那个例子不太恰当 马云之后也说了 他对钱不感兴趣 但他对花钱是很感兴趣的

2021-10-26

苟俊峰

作者

你是对的

2021-11-21

HJJ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46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2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11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37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5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1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8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0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