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讲“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大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为适应冬季特点,宝宝养生应注意敛阴护阳,益肾蓄精,懂得“养藏之道”,若损伤了肾中的阳气,就会影响来年春天的升发能力,损害健康。民间一直流传着“大寒大寒、防风御寒”的谚语,故大寒时节仍应以“温阳敛精、养精蓄锐”为主,除了遵循冬季“养藏”之道,还应注意起居作息、防寒保暖、适度运动。此外,大寒小寒时节也是小儿感冒、发烧、咳嗽、鼻炎等疾病最为高发的时期,想让孩子平安度过,通过中药热敷结合小儿推拿保健是很有必要的。
手法一:横搓命门
【位置】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属于督脉,别称属累。(肚脐的正后方)
【手法】
按摩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两掌重叠按放于命门穴处,同步横向摩擦,使该区域产生温热感,每次至少50下。
【功效】
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命门蕴藏先天之炁,同时也体现肾阳的功能。常搓命门穴有助于生发一身的阳气,还可散寒气。
手法二:推涌泉
【位置】
涌泉穴位于脚底前掌1/3、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简单地说就是你脚底中间最凹陷的位置。
【手法】
小儿涌泉既可按揉,也可以推拿。
以拇指指腹着力,向足趾方向做直推法或旋推法100-400次,称推涌泉。
以拇指指腹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揉30-50次,称揉涌泉。
此外,还可以以拇指指甲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掐3-5次,称掐涌泉穴。
【功效】
推拿涌泉有滋阴,退热之功。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揉涌泉能止吐泻,主治呕吐
手法三:正捏脊
【位置】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小儿身体上最长线状穴。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
【手法】
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
1、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住皮肤并捏起,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拉,拇指向前推,边捏边向颈部走。
2、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对着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拉,食指向前推,边捏边向颈部走。
【功效】
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多见调理症状发热、惊风、疳积、腹泻、便秘等。
手法四:搓鼻翼
【位置】
鼻翼是指鼻尖两侧的部分
【手法】
1、将双手掌搓热;
2、食指沿着鼻翼搓擦,力度轻些,速度快些,直到鼻子和鼻腔内部发热。
【功效】
肺主皮毛,邪气入侵人体最先攻击的地方就是肺,肺开窍于鼻,常搓鼻翼可通鼻窍,宣肺气,不仅可以预防感冒和鼻炎,还可以缓解感冒、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手法五:按摩耳朵
【位置】
耳垂、耳轮
【手法】
拉耳垂: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二三次,每次20下。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
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这个动作按摩时间2~5分钟,但手法一定要轻柔。如果耳朵上受伤或刚从户外进入到室内不建议进行耳部按摩。
【功效】
冬天是补肾固本的最佳季节,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能补益肾气,固精护肾,健脑明目。
另外在小寒节气里,孩子的睡眠仍然要以“早卧晚起”为原则。晚间九点之前就一定要入睡了。最好在六点到七点钟就起床,晚起也会影响人阳气的生发,对健康不利。
在睡觉之前最好做一些保健。可以先给宝宝泡泡脚,冬季泡脚有利于驱寒,正所谓寒从脚下起,脚的保暖一定不能忽视,尤其很多孩子都喜欢光着脚或只穿袜子不穿鞋地在地上跑,这样很容易让寒气从脚底经络进入身体,如果伤到肾,就更为严重了。表现在外就是小脚丫总是冰冰凉,有的孩子还产生了尿频的症状。
希望家长可以定期通过红宝儿小程序,定期测试宝宝的体质,及时调理纠偏。
长按识别小程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