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712天。
要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又如何打开孩子的想象力?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座世界上最高的书山。登上这座书山,不仅可以找到刚刚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帮孩子找到学会飞的秘密。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好正经,隐隐预感到这是一本要教育孩子爱读书的绘本。我一直以来不是特别喜欢对孩子讲道理,更相信孩子会在模仿和体验中去学习。但在读了之后发现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一本绘本。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西班牙的罗西奥·博尼利亚,她创造过很多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绘本作品,并且被很多个国家出版。她的这部作品文字简单,画面清新,看上去像是漫不经心地勾勒出来的。却其实是处处用心,而且意义深远。
这本书的中文版是童心布马出品,在出版的过程中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比如封面上的书名,每一个字都是亲手写上去的哦,出版公司为了使书名与清新浪漫的封面图浑然一体。在甄选字体和颜色方面,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为了突出蜡笔笔触的质感,工作人员在纸上一遍遍的临摹字体,又一遍遍的扫描到电脑上去调整。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为达到最佳的效果。
打开绘本之后还有一个签名页,可以写上孩子的名字。让孩子更有专属感,但阅读也更有仪式感。打开书的环衬,满眼尽是飞翔的鸟儿,似乎预示着这本绘本与此有关。翻到扉页,我们也看到一只小鸟停在书堆上,旁边的树上也停满了小鸟。如果概览整个绘本,小鸟的元素一直都在。这是在暗示着什么呢?原来绘本里的小主人公卢卡斯是一个一直都想要学会飞的小男孩,他一直都在努力尝试飞行,但总是失败告终。直到他生日的时候,妈妈对他说,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飞哦,然后妈妈送给了他一本书。这句话就像是一个魔咒,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 lucas 的世界。越堆越高的书山拖着它飞过房顶,越过高山,耸入云霄。
通过阅读他真的学会了飞,这本绘本给了孩子一个心理上的暗示,那就是看书可以带我飞去任何地方,这一点作者并不是通过语言去告诉孩子的,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画面,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真正带着孩子飞起来的是什么呢?
表面上是书,其实是阅读带给孩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阅读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孩子难以理解。但一本一本的书是具体的,书把孩子带到不同的地方,海底,太空,丛林,雪山,这些风景和画面是具体的。孩子在心里将看书和这些场景之间建立了关联,一颗小小的种子被种下,那就是通过看书我可以去到更大的世界,这就是飞起来的感觉。
绘本中的妈妈,或者说是这本绘本的作者,巧妙智慧地将“飞”这样一个概念从身体和物理上的能力转化成为一个心理和精神上的象征。这不仅启发孩子们,也感化着我们成年人,她在告诉我们身体的限制不是禁锢,头脑的飞翔才是自由。
这本绘本中的妈妈还为我们示范了要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卢卡斯之所以能爱上阅读,爱上书,是因为妈妈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妈妈的亲身示范。看第一页我们会发现,妈妈在卢卡斯还在婴儿车里,妹妹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在看书。
第二点是妈妈没有功利心,而是理解孩子的需要,她并没有教育孩子阅读有多好。也没有打击他想飞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她只是给了孩子一本书,告诉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飞,然后就允许他自己去研究了。
第三点是妈妈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多的书,满足孩子兴趣的需要,这相当于孩子要出战了,妈妈给孩子准备好了足够的弹药。
第四点是妈妈允许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兴趣里,当孩子自己找到了兴趣,不吃不喝,停都停不下来。妈妈并没有去打扰,最后孩子自己想通了就从树上下来了,这代表当孩子的兴趣真正得到了满足,就会愿意回到现实中来了。这里卢卡斯的妈妈没有打扰孩子,也是在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一边希望孩子专注,又一边在破坏着孩子的专注力呢。比如,在孩子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他正在专注地看着墙上的光影,或者是专注地研究着自己的小手。这个时候我们无比热情地来了一句,宝宝,你在干什么呀?妈妈给你唱歌。宝宝的专注力就被打断了,或者当孩子正在专注的拼搭着积木,或者是看书。这时我们再来一句,宝宝,你搭的是什么呀?或者你看的是什么书呀?跟妈妈说说,或者急着催促,赶紧的。别玩啦,吃饭了......
孩子的专注力就被打断了。很多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一次次地被打断和破坏掉了。那么对孩子的想象力的保护也是一样,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嘴里念念有词地玩着玩具,画着画,做着动作。说明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自己的一套剧情,别打断孩子,允许他们自己去发挥和创造。
我们要如何为孩子阅读这本绘本呢?
一点就是强调“飞”这个词。将它和看书关联起来,我们注意看绘本中,在描述书把孩子带到不同的场景的时候,文字和画面是不相关的。文字在说现实,画面却是想象,这个时候我们读完文字可以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向画面。比如,问问孩子她飞到了哪里,自己从读第一本书开始就已经在学怎么去飞了。然后再带孩子去重温一下这个翻译的过程,比如,问我们看书都带她飞到了哪些地方。飞到了海洋里,飞到了太空里,丛林里,雪山上。这样孩子就会反复地把看书和“飞”这个词关联起来。
第二点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书中的小细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卢卡斯在房间里练习飞的那一页,问问孩子,你能找到制作翅膀的流程图吗?卢卡斯到底做了多少翅膀啊?能找到房间里还有哪些装饰品?和“飞”有关吗?再比如卢卡斯那个可爱又搞笑的妹妹,时不时就出现在绘本中客串一下配角,每次妹妹出现,她在做的事情和状态都和卢卡斯形成有趣的对照,每次读到有妹妹的那一页,让孩子去找一找妹妹在哪里,妹妹在做什么,记得看完绘本要回到第一页,问一问孩子,当 lucas 还在婴儿车里的时候,妹妹在哪里?
最后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本绘本特别显而易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所以在家长看来,这是功能性非常强的一本书,就会特别希望能让孩子认识到阅读的好。这里要注意了,越是这样,越要避免说教,这样才能让这本绘本自带的信念自动植入孩子的头脑中。如果说教了,“你可要好好看书啊。你看看你,你看这个叫卢卡斯的小朋友多爱学习”,孩子就会下意识的逆反抗拒,就反而收不到绘本想要传递给他的信息了,那就非常可惜了,浪费了一本好绘本带给孩子的成长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用书中关于“飞” 的隐喻作为阅读的一种比喻,或者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一个暗号。比如,我们想带孩子阅读选书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要飞去哪里?这会激励着孩子自己去选书,让孩子更有动力去读书。
这本绘本的另一个精彩之处是里面其实隐藏着更多的书,可以作为延伸的阅读,比如我们在太空里见到了《小王子》,在丛林里见到了《丛林故事》,在雪山上见到了《喜马拉雅山雪怪》,还见到了电影里的《金刚》。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去寻找可以飞到海洋里的书,可以飞到外太空的书,可以飞到原始森林,雪山里的书,可以飞到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旅行的书,可以认识不同人的书。
总之,一本书可引出无数本书,相信我们的宝宝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