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一位逢人就叫老板的星爸,他的背影虐哭了所有人
守望天使
一
生
眼
泪
翅
膀
护
孩
三毛在《守望的天使》里写道:“他们常常流泪的,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着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泪,流着泪还不能擦啊,因为翅膀要护着孩子。即使是一秒钟也舍不得放下来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风淋了雨要生病。”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天使,等孩子羽翼丰满,也可以在天空翱翔了,父母便可以收拢起翅膀歇息;但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则可能要终其一生为孩子遮风挡雨……
今日故事
渴望破茧的天使
这个故事,发生在胶州小西庄村的,一个简陋的出租屋里,一家三口,丈夫外出打工养家,妻子在家照看儿子,看上去,这很可能是特别普通的一家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这家人的身上,其实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外表的坚强,其实难以掩盖背后的辛酸。
下午2点多的市场,大多商户都已准备收摊,一些卖相不算好的水果蔬菜,只能自降身价,每当这个时候,杜先生就会出现在市场,左瞧瞧右看看,精打细算的挑选着,别人选剩下的蔬菜水果,而她三岁的儿子小启(化名),早已站在家门口等着接爸爸回家。
一见到摄像机这个大家伙,小启有些不知所措,可能是陌生的关系,小家伙直接躲进了角落里,眼神中充满了胆怯,而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小启和记者慢慢的熟络起来,奇怪的是,小启的表达记者完全听不懂。
让孩子走出“孤独”
原来,就在小启两岁那年,杜先生和妻子发现,小启的语言能力极为低下,甚至连爸爸妈妈都说不清楚,行为举止更为奇怪,基本不和其他孩子玩耍,有时还会动手打人,而经过医院检查后得知,小启患上了孤独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闭症,这让杜先生一家陷入了绝望。
但医生的话犹如强心剂,把杜先生和妻子从绝望中拉了回来,原来,小启患有的是轻度孤独症,只要积极治疗,康复的把握很大,杜先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孩子走出“孤独”,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小启有了明显改观,情绪也稳定了很多,杜先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可惜现实是残酷的,短短半年的康复,花光了杜先生所有积蓄,梦启的康复被迫叫停,一家人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为了给儿子治病,杜先生向亲戚朋友低头,负债累累,而由于文化水平不够,很多工作都将他拒之门外,杜先生说,他最难的时候,除了到垃圾箱里捡拾剩菜剩饭外,还曾去路边乞讨过,勉强支撑着一家人的温饱,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杜先生总算找到了一份卖力的活。
只要有希望,就不放弃
这些年,周围的朋友都目睹了杜先生的不易,可在杜先生的内心,除了心疼儿子,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原来,小启是杜先生的第二个儿子了。
这些年,杜先生一直深深自责,如果自己更有能力,可以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孩子或许就不会匆匆离开。如今,小启也已经三岁了,马上就要错过最佳的康复时间。
小启每次的康复治疗费用都不便宜,杜先生也找人打听了一下,孩子要想完成正规的康复治疗,花的钱不是一个小数字。家里的负债还没有还清,妻子又有耳聋,杜先生只能靠自己。
转眼到了晚饭时间,杜先生简单做了点饭,又要开始为生计奔波,最近的零工市场不景气,找点活干都要托朋友帮忙。
电话打了一圈,工作仍没着落,这么下去,明天小启就要跟着饿肚子,顾不上吃饭,杜先生决定再去几公里外的零工市场碰碰运气。
等活的时候,杜先生告诉记者,想在劳务市场找到活,眼神和腿脚都要跟得上,见到有车停下,要第一时间冲上去,甭管对方年纪大小,都要叫上一声老板,这样才能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