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记】4 警告的着色——警戒态 4.1 为什么是鲜艳的色彩?

2018年4月15日

前篇:【译记】3 加强版的伪装术 3.3乔装


4.1 为什么是鲜艳的色彩?

有些猎物是鲜艳的色彩,而不是隐蔽着色。水果成熟后通常变得更加鲜艳,这增加了被吃掉的几率,以用来传播种子。这是一个猎物选择出来被吃掉的例子。相反的是,很多猎物也是鲜明的色彩,尽管他们应该是被选择出来逃避捕食。这些猎物通常是红橙黄标记和黑色组合,这样的花纹在绿色背景衬托下极为显眼。

鲜艳的猎物通常具有排斥性的防御:比如毒、棘、刺。

鲜艳的猎物通常具有排斥性的防御,比如这个带刺的黄蜂(上)和有毒的飞镖蛙(下)

举一个例子:热带中心和南美洲的一类有毒的蛙(箭毒蛙科)是一只包含210个物种的单系起源的家族。这谱系中有一些是隐蔽着色并且可被捕食(即无毒),并且倾向于是广泛的食谱(这些蛙的食谱中食物种类很多)。另外一些是鲜艳的着色(黄蓝红和柠檬绿,通常和黑色组合)并且高毒的蛙,有毒是因为这些蛙皮肤里的部分生物碱类毒素是从它们特化的食谱——蚂蚁、白蚁、螨中获得的。从箭毒蛙家族发育树源头的一个多性状、隐蔽着色的蛙祖先开始,食性特化和鲜艳着色这两类性状已经独立演化了好几代时间。

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出的箭毒蛙的家族发育树。图中的蚂蚁标记说明家族树中“食性特化”这一性状的两个独立的起源,还有一个可能的起源用问号标记(第三只蛙A. zaparo对应的那一栏)。图中蛙被排列成两列,左侧列全是典型的隐蔽着色且无毒的种类;右侧列是典型的明亮着色且有毒的种类。不过A. zaparo是否有毒还未知。

注解:说真的,这里举得这个箭毒蛙的例子我也不太明白是想干什么。大概是以此说明颜色花哨这一性状的演化和食谱特化是有一些关联的。在进化中,“食性特化”这一性状独立发生了两次,这就是说这两系蛙可能生存环境相似,他们都进化出了食性特化的特点。而有这些特点的蛙,一般也随之产生了有毒的形状,并带着就皮肤花色鲜艳。

嗯,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明天再看。。。。。

Tbc


2018年4月20日

为什么是明亮的颜色?在与Charles Darwin的信件中,Alfred Russel Wallace给出了一种回答:“一些外显的令人厌恶的标记必要的指示了猎物是有令人作呕的特点”,Wallace的假说是:亮色是最好的警告信号。这就是所谓的“警戒态”

有排斥性防御的猎物真的会从高对比度的色彩中受益吗?Gittleman 和Harvey通过给家养鸡展示不同颜色的面包屑来验证了这个想法。给小鸡展示等数量的蓝色或绿色的面包屑。实验中,所有的面包屑都在硫酸奎宁中蘸了一下,并又粘了芥末粉,使其变得很难吃。四组小鸡是这样处理的:1.蓝色面包屑在蓝色背景上;2.绿色面包屑在蓝色背景上;3.蓝色面包屑在绿色背景上;4.绿色面包屑在绿色背景上。无论背景颜色是什么样的,小鸡在实验早期都吃了很多显而易见的猎物(因为更容易被发现);但是实验的最终结果是,总量上隐蔽的猎物被捕食的更多。(见图)

小鸡连续试探捕食难吃面包屑的累积次数。在a图绿色的食物是隐蔽的,b图蓝色的食物是隐蔽的。两组实验中,试验结束后,都是明显的食物被啄食的次数更少。

这说明显眼的颜色确实在暗示猎物不可口上卓有成效。小鸡也许会更快的学会避免吃这些难吃而显眼的食物,因为他们很容易发现;或者,和在长时间内吃更大量的(难吃的)猎物相比,在短期内吃到一些糟糕的食物是一种更加恶心的经历。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食物很容易发现,所以一开始小鸡会去频繁的吃。但是由于在短期内太频繁的吃到难吃的食物,小鸡会受不了,转而觉得可能花费时间找一些不容易发现的猎物吃更好手一点。尽管食物是一样的难吃、并且从长远来看最后吃的比短期内吃掉的显眼食物更多;但是“短痛不如长痛”,这种低频率的接触难吃食物的经历要好受一点。

其他的实验还证明这种躲避有毒食物的经验能够在一次探测中就被学到,并且保持很久的记忆。Miriam Rothschild 有一只宠物巴哥,只经历过一次吃到恶心的鲜艳毛虫,在一年多之后依然拒绝再吃这一种毛毛虫,尽管这一年内这只八哥并没有同样的经历。一些捕食者还会习惯性的躲避鲜艳着色的、或看上去危险的猎物,尽管他们并没有真实的尝试过。比如,一只人工一手养大的“天真的(这里指没有见过其他动物的)”鹟(Pitangus sulphuratus)会主动躲避红黄环纹相间珊瑚蛇(Micrurus spp.)。

Tbc......


2018年4月20日

明显的警戒色也许还会有另外一个好处。捕食者不只会容易地学到不去吃那些高的对比度的猎物;而且如果猎物很明显的话,他们还会在选择同一类型猎物上更少出错(更少出现判断失误,把难吃的当做能吃的)。之所以会发生捕猎错误是因为捕食者经常会在不能确定是否是猎物的情况下就贸然进攻——在猎物会移动、或者食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会很受用。考虑到捕食者会草率出击,难吃的猎物选择明显的着色能有效地降低捕食者错误识别的几率。

注释:鲜艳的颜色一方面是“表示我有毒”的信号,同时也方便了捕食者认出他们,而不会因为难以发现而意外出错把他们吃掉。

一个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研究提供了关于隐蔽着色和明亮着色相对好处的漂亮例子。在低种群密度的情况下,幼年的蝗虫处于一个“独居者状态”:绿色而隐蔽;运动缓慢,避免相互碰面,并且回避吃一些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植物——比如半边莲属。然而,如果种群密度升高(这时候隐藏自己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数量太多了,藏不住),年幼蝗虫会进入“群居者状态”:身上出现明亮的黄黑花斑;相互吸引增强社交活动;饮食范围变得更大,会去吃一些有毒的植物,然后吸收这些植物毒素来让自己变得难吃(对捕食者来说)。实验表明,当蝗虫是黄黑相间的斑纹而不是隐蔽的绿色,捕食者会很快就学会不去吃这些难吃的蝗虫。所以,在高密度的时候转变为警戒态是一个降低被捕食率的自适应过程。


本小节:4.1 为什么是鲜艳的色彩? 完。

下一节:警戒色的演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