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谱好产业、人才、生态三部曲,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一个乡村的笔画,“三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特色,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造血仪”。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一是发展特色种植。整合利用好生态、旅游、土地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形、天气、土壤成分等方面特点,培植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农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为产业振兴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步伐,与政企校携手合作,打造“产学研”结合阵地,为产业振兴提供技术保障。三是打通销售渠道。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抖音、淘宝、微博等方式,开设线上直播活动,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产业振兴开拓销售渠道。
聚焦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资源“一池春水”。乡村振兴关键在干,关键在人。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于依靠创新驱动、内引外育、人才驱动。一是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要注重多元人才的引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培育本土人才,选派党组织书记跨村跟岗学习,建立引入人才、返乡人才、外出乡贤、在外知名人士等乡村人才库。三是发挥“头雁”队伍的作用,多维度开展“引雁归巢”活动,积极吸引乡贤、大学生回归家乡,为家乡献言献策,反哺家乡。通过人才资源,激荡起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释放新质生产力有效动能,写好“人才篇章”。
聚焦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新场地”。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立足生态优势和村庄肌理,推动红色生态与乡村绿化深度融合。一是聚焦重点难点,让乡村“美”在颜值。针对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各个自然村开展三清三拆工作。二是聚焦宜居宜业,让乡村“美”于内涵。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策”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三是聚焦常态长效,让乡村“美”得久远。依托各个村庄间的不同特色,积极开展“最美庭院”和“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通过宣传引导、清洁户评比等多重形式使“比干净、比整洁、亮家风”成为常态,广泛引导群众从自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形成“美丽庭院”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助推家庭整体面貌的提升,打造村民共治共享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