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六晚上,书香专属点评时间到了,泡一杯茶,打开电脑,手里拿着手机,习惯了这种操作,电脑页面打开被点评文章,手机看微信群点评实况。
魏老师照例是先给予肯定鼓励,照例是层层剖析,关键之处亲自下场对比示范,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课后,我已经习惯于把点评当作上课,有几点感悟特别深刻。
一、珍惜手中的权力
点评过程中,想起来毕飞宇《小说课》中的一句话“作家的能力越小,他手中的权力越大,反之,作家的能力越大,他手中的权力越小。”
当然我们现在称不上是作家,顶多是个写文爱好者,写文爱好者也需要珍惜手中的权力,才能使小说立得起来,才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本次点评文章中为了让虎子离家出走,没有刻画留守儿童性格特征,也没有做任何铺垫,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离家出走,准备去找父母。和父母半年未见面了,看似一条线索,分析来也是不大可靠,留守儿童,和父母半年未见面应该不是第一次,为什么单独这一次想要突然离家出走,而且这个留守儿童性格正常,没有留守儿童的典型心理缺陷。
姑且把儿童离家出走理解为悲剧,也确实是悲剧。按照毕飞宇《小说课》里的说法,悲剧没有偶然性,悲剧都有必然性,创作时,作者必须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层层铺垫出来,“走”与“走”章节中,剖析了林冲上梁山的必然性,林冲懦弱的性格驱动,即使被刺配沧州,也还是想着做个好囚犯,后面回归主流社会,高太尉不允许,即使后面出现的风雪自然因素,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陆虞侯等的就是大风,放火烧草料场,大火不可救,林冲死罪难逃,也是大风雪,林冲在山神庙内避风雪,才能从陆虞侯、富安口中得知没有退路,即使杀了人,施耐庵也没有让林冲直接去梁山找革命队伍,而是漫无目的向东而去。符合实际情况,后续层层烘托,直至林冲被逼上梁山。
大作家的强大能力,理性的控制了笔下的权力,让读者觉得事情发生的必然性,林冲武艺越高强,性格越懦弱,越被逼得无路可走,越能反衬出大宋的腐朽。
学习阶段,不能以作家自居,但也要尽量做到控制自己的权力,想想上次点评,个人浅薄的以为第三人称上帝视角,就认为自己是文章的上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现在看来真是可笑之极。
二、观察要细致
被点评文章开头,大意是,太阳落山后的张家庄,农民扛着锄头成群结队的从地里回来。魏老师发了几个疑问,张家庄是平原还是山区,故事发生时间是农忙还是农闲,如果是平原,早就机械化作业了,不会出现扛着锄头的队伍,如果是山区,一般都是自家耕种,也不可能出现扛着锄头的队伍,只会有自家人,如果是农闲时期,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队伍。
小说虽是虚构,但细节处务必真实,才能称之为文学。正如水浒传区别于其他通俗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的区别,水浒传虽然打打杀杀,但施耐庵笔下无时不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林冲在沧州向管营送银子,免去杀威棒。阮小七口中官军来剿梁山泊,往往先把正常人家抢了,一听到好汉杀来了,马上做鸟兽散,无不从细节处反映大宋王朝的腐朽。至于书中描写智深拳打镇关西,销金帐里打周通,倒拔垂杨柳无一处不是细节。
昨天在魏老师文章下留言,日常才是真相,得到回复,所以要观察日常的细节。写日记是很有必要的,每天观察日常,不写下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忘,观察得多,先记下来,就都成了材料,日后要创作时,随手取来,稍作加工处理,自然就不失真,契诃夫不就是这样做得嘛,随手速写,形成素材库,有的甚至直接就拿到作品里去了。
三、提升阅读能力
想要学会写,必须要先学会读,本次点评前,自己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已被伯乐收录,先入为主,感觉字字都是精品,看到第二、三部分对话非常多的地方,还在感叹,这对话水平都赶上海明威《杀手》的水平了。
待到魏老师解读之时,一回味,方察觉部分对话也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有些对话对于推动情节,刻画人物也是毫无用处。
之所以自己觉得达到《杀手》对话水平,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够。想要提升阅读能力,不能再像之前看闲书那般看,就像金圣叹所讲,往往只是注意故事情节等有趣的地方,忽略文章本身结构,表达手法,语言应用等精妙之处,买珠还椟。
点评结束,魏老师特别指出,我的能力还没达到欣赏《杀手》的水平,确实如此,之前定了精读计划,重点读《水浒传》,一天读两回,另外一个读契诃夫的短篇,拆解式阅读,业余时间有限,精读短篇,小说应该来得深刻。
刚好最近大女儿和我沟通读书心得,给我讲了概读,详读和精读。拆解才是精读,原来一直不知道,此后一定要把短篇小说的结构拆散来读,大纲,每一段讲了什么,起承转合体现在哪些地方都要记笔记,不动笔就不是读书,每一篇读完,必须要求自己写读后感,方能入脑入心。
每一次点评, 无论是自己被点评,还是看别人点评,都是收获满满。
感谢锦瑟,感恩书香澜梦,感恩魏老师。
从读书和观察开始,死缠着精典不放,不去在意点赞量,不去在意什么钻贝,先练上三年,再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