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妖怪们,无论是大妖还是小妖,都天天琢磨着怎么吃唐僧肉,可是好不容易抓着唐僧呢,他们又开始讲究起来了,先得把唐僧洗干净,然后再蒸着吃。妖怪本就茹毛饮血,怎么到了唐僧这就开始精致了呢?
这可能跟作者吴承恩喜欢蒸这种烹饪方式有关。吴承恩的老家在如今的淮安,这地最出名的当属淮扬菜了,而清蒸是淮扬菜的主要烹饪方法之一。目的就是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他写《西游记》也是一样的。
当然还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早在炎黄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蒸食物的方式,有黄帝【蒸谷为饭】的典故,所以蒸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那是非常的悠久的,以至于古人还专门发明了一种蒸食物的炊具叫【甑】,这种炊具底下有很多透蒸汽的小孔,利用锅中沸水产生的蒸汽就可以来蒸食物了。
在《齐民要术》当中也记载过很多蒸食物的菜谱,蒸鸡、蒸鱼、蒸羊,甚至还记载了蒸熊,连熊都能蒸,更何况是细皮嫩肉的唐僧啦!
同时蒸也是一种礼,中国文化的礼,都来源于饮食,它是一种庆祝生活的仪式,比如白骨精抓到唐僧,想着把唐僧蒸了给母亲祝寿献礼。
明末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当中就对蒸食推崇至极:“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
美食界有条定律——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因为顶级食材一旦被破坏了本真的味道,那可真是暴殄天物了,而蒸的方法就可以尽可能地保有原汁原味。
其实中国最有魅力的文字——通假字早就揭示了这个美食哲学。
“蒸”通“真”,蒸的才是真味,“煎”通“奸”,“炸”通“诈”,煎和炸的东西,它已改变了食物的实性,其实我们吃到的那个焦香味已经不是食物的原味。
以前在师范读书时,食堂卖的炸馒头都是前一天没卖完的,第二天再拿油一炸,我们吃起来嘎嘣脆,实际上它已不新鲜。
“炒”通“吵”,把东西和在一起爆炒,过程喧嚣浮乱,结果杂味旁生。
因此烹饪方法当中最高级的就是蒸,符合五行相生的原理,象征着一种吉祥。中国古代成仙成道以后,都是驾着祥云飞升,那朵白云不就是一团蒸气么?
从科学的角度,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蒸的优势也很明显:
①蒸菜不上火。
这对很多爱美的女性来讲太有吸引力了。现代人大度操劳过度,阴虚火旺。蒸的过程就是一个蒸汽加热,阴阳共济,蒸制的菜肴不上火。所以我们吃蒸菜,女士脸上不会长痘痘,男士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常保胃健康。
②蒸饭营养好。
蒸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味道、原型和营养,避免受热不均和过度。煎炸食品造成了食物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有害物质的产生,所以蒸菜蒸饭营养又健康。
③蒸品最卫生。
蒸的过程就是用蒸气灭菌。在蒸的过程中,连餐具也得到了蒸汽的消毒,避免了二次污染的机会。
④蒸菜不产生自由基。
自由机基就是被高温烹调以后,产生的一些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付产物,会加速我们人体的衰老,加剧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食物在蒸的过程当中却不会产生这种自由剂基。
⑤蒸的味道更纯正。
由于蒸菜更注重原汁原味,所以各种食用香精用得很少,它保证的菜肴的清淡,控制了菜肴的热量,避免食物的油腻和摄入能量的失控。据统计,蒸菜比炒菜的食用油量要少一半。
⑥蒸菜要求选料更新鲜。
蒸对原料的要求近乎苛刻,譬如不新鲜的鱼是不能蒸的,死鱼蒸出来的味道一吃就知道。
⑦蒸的火候很重要。
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都非常重要。在保证温度恒定的情况下,过一分钟就太熟了,少一分钟就生。现在回想在“真功夫”吃饭,这名字取得真好!“蒸功夫”还真就是真功夫啊!
现在我们用电饭煲做东西很便利,电饭煲是蒸吗?
上面有个蒸架,看上去跟蒸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它不是蒸,而是另外一种烹饪方法,叫焖。
真菜是功夫菜,它是以秒记的,尤其是一些很嫩的食材,不能过一秒,也不能少一秒。
而电饭煲,放水后就蒸进去,水还没开,食材只是闷在里面,颜色发黄,然后味道也变掉了。所以焖并非蒸。
蒸途漫漫,健康是岸。蒸菜必须注意蒸的时间和火候,确保食材既能被熟透,又能保持其原有的口感和营养。
健康而美味的餐桌,是我们对生活最美好的期许。让我们合理选择搭配烹饪方式,在每一餐中,都吃出健康美味,吃出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