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幽人,幽隐山林的人。《文选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髣髴。”唐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就里,内中、内情。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若不是哥哥说开就里,你兄弟怎生知道?”
词意,其一:给隐居之人黄金,毫不惋惜,又有种种殷勤言语(安慰我),有三径竹林,四壁图书,便是春意浓了,想匆匆离开害怕延误时辰,有几次暗地里伤心。只是因为陪着你对镜化妆,对坐待月,对面弹琴。
其二:灭了灯絮絮叨叨难以入睡,分别之后更是多情(思念),(只是觉得)栏杆的花少了,衣服香气浓了,心里话更加深切了。月亮残了又圆,后面的相聚怎能比的现在。微雨中半悬的船帆、满船归去的情形,一万种离别的心态。
细考此两阙,首句幽人,或是黄皆令离隐之代名词,当是乙酉之后作也。
然后先生笺释黄皆令与牧斋之关系,当是诗文之友也,引吴梅村诗句:《鸳湖闺咏》四首之三云:绛云楼阁敝空虛,女伴相依共索居。学士每传青鸟使,萧娘同步紫鸾车。新词折柳还应就,旧事焚鱼总不如。记向马融谭汉史,江南沦落老尚书。
笺释曰:寅恪案:梅村此首乃专言黄与柳钱之关系者。靳氏注中于古典颇备,而今典如言“纳柳氏在鸳湖舟中,则皆令与柳旧为女伴矣”则甚误,茲姑不详辨,惟言“索居上有相依字共字亦奇”,能解梅村微妙之意,殊为可取。所可笑者,吴诗此首以马融比牧斋,固与受之平生以国史自任者相合,但取皆令《离隐歌序》“虽无曹妹续史之材”,实以曹大家自命之意,及河东君访半野堂《初赠牧翁》诗之“声名真似汉扶风”,亦以马季长比钱氏者相同。综合观之,牧斋何幸得此两曹大家为女师,“伏于阁下受读”耶?
先生之意,颇为嘲笑牧斋之才不足以以而人——黄皆令、河东君为女弟子,是先生谑而不虐也。其中一句“惟言‘索居上有相依字共字亦奇’,能解梅村微妙之意,殊为可取。”度梅村之意,是河东君安慰黄氏,因其为世见疑,故而邀请其来,且随其不见外人,只有二人长居?果如是,则河东君对待黄氏,非仅仅为闺蜜,大约是以其为家人也。前黄氏有赠金句,再观共索居,就是不仅仅从经济上给与帮助,乃至于精神上,给与安慰也。叹叹。
典故:索居,离开人群独自居处一方。《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诗:“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学士,指宋人陶谷。历仕后晋、后汉,至后周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党进的家姬。一天陶谷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党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元 · 佚名 《杀狗劝夫》第二折:又道是宜羊羔烂醉在销金帐底,不知他陶学士风流可也胜如党太尉。萧娘,《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宏受诏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萧娘'即姓萧的女子,言宏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焚鱼,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明张煌言《陈文生〈未焚草〉序》:每遇名胜,辄欲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