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总是忍不住买买买,好像知道为什么?

很多朋友说,总是进了某些直播间,忍不住就买买买,但是买回来之后好些东西似乎都没有那么必要,但是就是那一刻很想买,为什么呢?

如果看过克里斯托弗.莫林所写的《销售脑科学》就会明白,自己在对方进行销售过程中,被触动了哪些点,而那些触动你,说服你购买的众多隐形元素,是让我们在不自知的买买买的缘故,在书中,提到了如何运用神经地图,快速成交,其中有4个步骤、6个说服刺激,7个说服催化剂,让销售轻而易举。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洞悉这些说服点,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冲动消费,实行理性购买。

一、你知道你的大脑是怎么被说服的吗?

在我们被迅速吸引,产生购买冲动的欲望前,我们的大脑经历了什么,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当契合的刺激到达我们大脑,那种涌动的需求,让我们的理性系统无法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情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有6种刺激会非常容易说服我们的原始大脑:切身反差可感易记可视情绪等。在这些刺激下,我们会不自知地购买了很多东西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说切身,也就是和你自身相关这件事,是容易刺激原始大脑的,也就是书中所说激活原始大脑的第一个刺激。至于关注影响自我与相关事物是本能,研究动物情绪的神经生物学家雅克.潘克赛普以及进化论心理学家杰拉尔德.科的研究里,都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原理。

对于切身,它一般有两个方法来增强说服你,一个是关注受众,一个是专注受众的问题。第一种是体贴地关注到人的感知,而第二种是对具体的问题有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这都是非常能够说服我们的具体方法。

二、还有哪些易于说服你的刺激呢?

了解切身对自己的重要性,对于反差、可感、易记、可视和情绪刺激等,则更好来解释,在生活里最让人耳目能详的广告脑白金,就是通过易于记忆的反复渲染,形成了极为有效的说服效果。当想到过年给爸妈要送礼,那句广告词一下子就涌到眼前,这种非常特色的有效的说服方式。

在具体的广告里,可能并不是单一地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产生购买冲动,很多很可能是多重的组合刺激,比如一方面易于记忆,让视觉主导我们的心神,使其记入了记忆编码,同时由于购买前后的对比反差,让物品带来的冲击更强烈,更引人心生好感。

对于使用情绪的渲染,让我们更容易“劫持”注意力和启动原始大脑进行决策,这个时候就会非常容易进入购买行动。比如时下流行的带货能手的直播,他们在直播间里直接带动的是一种激情,在这种状态下,更易于让情绪做出购买决策。

三、我该怎样避免陷入“刺激陷阱”呢?

在我们被动进入“刺激陷阱”时,无疑我们是并不了解自己其实有哪些需求的,因此在对方切中了我们内在痛点,而自己不自知时,会进入这种冲动型购物的状况,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那么我自己先了解自己的痛点,明了自己的需求,甚至可以通过对某些情境和状态的冲动能够反向对自我进行剖析,那么即便我们依旧会产生购买冲动,那么也是一次非常有有益的触发。

大部分销售在进行说服我们的过程,大致的说服元素会有:抓住注意力凸显产品特点主张运用大图形展示收益证据将异议进行转化和重复总结进行收尾,很多时候,当用“你觉得怎样啊,这样的易于轻松触发一致性的交流,且在以你有怎样的话语时,大脑会易于沉浸一个故事,传达积极的概念。

且在运用反差进行呈现,以多元教学模式,也就是视听触觉共同融合其中,同时呈现证据可信的情况下,激发情感,运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同时精简信息,这些相互促进,让人宛如遭受一套组合拳,一方面需要摄取进行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同时某种程度上很难分辨得出自己是否真正的需要,造成了更易于用原始大脑进行决策。

当元素组合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说服过程,去意识到这些,首先我们在被吸引时,需要区分,这种痛点是本质还是只是一种表象,它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是我们以为我们需要的。

举例来说当我们听到,快,买它,买它,它值得我们拥有。当听到这些渲染并触动我们值得感、拥有感的情绪渲染话语,我们从这种情绪脱离开去,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物品本身,还是只是因为这种情绪带动。

如果是情绪带动,那么离开这个情绪渲染的环境,再去梳理出我们自己需要它的优劣点,以及是否已经具有同类型的物品,再看如果我们购买了,有怎样的几率使用到它。比如可以尝试用清单一一列举时,我们的理性大脑开始启动逻辑思考。当我们内心对说服元素的种种特质有了解,就更能够走出营造的场景,也更能够获得相对理性的思考。

《销售脑科学》不仅是让我们能够了解说服原理和应用的书籍,也是让我们在了解的过程里避免更多的“刺激陷阱”,既能够理性消费,也能够增强说服能力,对想要进行销售与推荐他人有非常好的提点效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