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二十年未曾谋面而只是用几十封信去交流并维持这段关系,那么我想象中的你和你想象中的我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也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又火了一把。其实只是一本书信集,不到3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读完,却让每一个读者拥有了一个心驰向往的地方。看了很多书评说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小姐和书店老板弗兰克·德尔先生谈了一段类似“柏拉图式的爱情”,但其实我只是觉得更像是两个“文艺青年”谈论有关书和精神以及情感。
以每一本不同的书作为载体,用信的形式去表达两个人丰富的不同的精神世界。一个远在美国纽约东九十五大街的老公寓中,另一个在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的古旧书屋里。生活都给两个人带来了不同的压力,但精神却是让我们更为需求的。
如果引用电影《死亡诗社》中的一句台词,同时也是出自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一首诗。“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将里面的诗改成信,又会有怎样的一种感觉?
信,这种原始而又传统的交流形式,如今演变成了很多种类型。但是这些类型的交流形式,都没有留下信最重要的因素。
“等待。”
这让我想到木心先生的一首诗《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所有慢节奏的生活中,信件就刚好可以表达我们为之付出的等待。等待所有属于你的人和实物。
当然并不是只有爱情才需要等待,我是说所有的都需要等待。如果只是用作家爱上了书店老板这样的话来评价这本书。那我只能保持缄默。
回到《查令十字街84号》,读者当然羡慕这样一种感情。但是他们不会真的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今天。不会相信有人写了二十年的信件却未曾相见。不会相信我等你远比我爱你更加重要。更不会相信精神远比物质更为重要。
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信的格式,已经忘记了等待。
&
从1949年到1969年,从无意间的通信到书店老板去世告终。整本书可以用我们所有人想的那句话来代替: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壁橱少年
2017年1月10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