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山有棵树

## 微电影剧本:我在南山有棵树


**剧本梗概:** 都市设计师李木生遭遇职业瓶颈,疲惫归乡,却得知爷爷留下的百年老樟树将被开发商砍伐。在整理爷爷遗物时,他意外发现一本泛黄的护林日记,字里行间是爷爷与树、与山的深情守望。这份沉甸甸的守护点燃了李木生麻木的心,他运用自己的设计才华,巧妙构思了一个“共生”的树屋民宿方案,不仅保住了古树,更在古树年轮与村庄历史的交融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扎根之地,最终选择留在南山,成为这棵树、这座山新的守护人。


**人物:**

*  **李木生(30岁):** 都市景观设计师,疲惫迷茫,内心与故乡渐行渐远。

*  **村长(60岁左右):** 朴实憨厚,为村庄发展忧心又无奈。

*  **开发商代表(40岁左右):** 精明干练,目标明确(王经理)。

*  **爷爷(回忆/照片):** 护林员,沉默坚韧,与山与树情感深厚。

*  **村民若干**


---


**剧本正文:**


**1. 内景 上海设计公司会议室 - 日**


*  **(特写)** 投影仪射出冷白光束,打在幕布上。一套名为“未来之城”的冰冷几何建筑模型效果图。

*  **(中景)** 李木生站在台前,西装革履但难掩倦容。他努力讲解,声音干涩。

*  **李木生:** “……核心生态廊道的概念植入,将最大化……”

*  **(镜头切)** 客户代表面无表情,手指不耐烦地敲击桌面。上司眉头紧锁。

*  **客户代表(打断):** “李工,概念很好。但‘生态’不能当饭吃,我们需要更直观的回报率,更快的落地周期。这方案……太‘虚’了。”

*  **(特写)** 李木生的手微微一顿,激光笔的光点停在效果图上那一片象征性的、毫无生气的绿色模块上。他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弧度。

*  **李木生:** “……明白了,我们……再调整。”

*  **(特写)**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李木生独自收拾电脑。屏幕暗下去的一瞬,**屏保亮起:一张略微模糊的老照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树影婆娑下,一个老人(爷爷)的侧影,望向远山。** 李木生目光触及照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屏幕边缘,随即迅速合上电脑,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2. 外景 南山村村口 - 日**


*  **(全景)** 青翠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熟悉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却也夹杂着一丝陌生。村口标志性的老樟树(就是屏保照片里那棵)映入眼帘,但气氛截然不同。

*  **(中景)** 几辆黄色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像沉默而危险的钢铁怪兽,围停在老樟树不远处。树干上,一圈刺眼的红色油漆画着一个巨大的“拆”字。

*  **(中景)** 李木生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地站在村口,看着眼前的景象,愣住了。倦怠的脸上第一次出现裂痕,是错愕和一丝刺痛。

*  **村长(画外音,带着浓重乡音):** “木生?哎呀,真是木生回来啦!”

*  **(近景)** 村长快步迎上来,脸上挤出笑容,皱纹里刻满愁绪。他用力拍了拍李木生的胳膊。

*  **村长:**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爷爷走了……村里都记挂着你呢。”

*  **李木生(目光无法从树上的“拆”字移开):** “叔,这树……?”

*  **村长(笑容瞬间消失,重重叹了口气):** “唉!王经理他们的大项目……规划图都定了,这片,要建个高档度假酒店的主楼。这老树……挡着地方了。说是……影响整体布局。”

*  **(特写)** 李木生抬头望向巨大的树冠。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洒下光斑,在他脸上跳跃。他下意识地伸出手,粗糙冰凉的树皮触感传来,指尖划过那个鲜红的“拆”字。一个微小的、干枯的樟树籽荚被蹭落,掉在他鞋边。

*  **李木生(声音低沉):** “爷爷在的时候……没人敢动它一根枝桠。” 语气里有困惑,也有一丝遥远的、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刺痛。


**3. 内景 李木生家老宅(爷爷房间) - 日**


*  **(全景)** 房间陈设简单,弥漫着旧时光和木头、樟脑混合的气息。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形成一道道光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

*  **(中景)** 李木生默默地整理爷爷的遗物。大多是些旧衣物、工具。动作带着疏离的礼貌。

*  **(特写)** 他的手拂过一个老式木箱的角落,指尖触到一个硬硬的、被布包裹的东西。

*  **(特写)** 他取出布包,打开。里面是一本极其**陈旧泛黄的厚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土布,边缘磨损得厉害。

*  **(特写)** 李木生翻开扉页,一行用毛笔写就、苍劲有力却已褪色的字迹:

    *  **“南山有树,我心有根。——李青林(爷爷名字) 护林手记”**

*  **(镜头跟随李木生翻阅的手)** 纸张脆弱发黄。里面是爷爷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天气、巡山路线、发现的幼苗、病虫害情况。间或夹杂着简笔画:一只松鼠,一朵奇特的野花,一道山涧的流向。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朴素的专注和深沉的情感。

*  **(特写 - 一页日记内容)**

    *  **“癸亥年三月初七,微雨。巡至老樟坡。大风,东向一枝有裂响,恐折。取麻绳、杉木支撑加固。此树龄当逾百廿载,乃先人手植。其根深固,其冠如云,荫蔽乡里,鸟雀栖焉。吾当护之,如护吾乡之魂。”**

*  **(特写)** 李木生的手指停留在“乡之魂”三个字上,指尖微微发颤。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处山坡上那棵孤独而巨大的老樟树。

*  **(闪回 - 快速蒙太奇):**

    *  童年李木生(约7岁)欢笑着在巨大的树根间奔跑躲藏,爷爷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含笑看着,手里削着一截小木棍。

    *  少年李木生(约15岁)叛逆地背对大树站着,爷爷佝偻着背,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斑驳的树皮,嘴唇翕动,似乎在和树低语。

    *  **(回现实 - 特写)** 一滴水珠落在泛黄的字迹上,晕开一小片墨痕。李木生慌忙用手背擦了下眼角,深吸一口气,将日记本紧紧抱在胸前。


**4. 外景 老樟树下 - 夜**


*  **(全景)** 深蓝丝绒般的夜空,星河低垂。巨大的老樟树在月光下投下浓重而温柔的影子,仿佛一个沉默的巨人。虫鸣唧唧,山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低语。

*  **(中景)** 李木生背靠粗壮的树干坐着,膝上摊开着爷爷的护林日记。他身边放着一盏老式的马灯,昏黄的光晕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和树干嶙峋的纹理。

*  **(特写)** 他修长的手指(设计师的手)轻轻抚过日记本上爷爷画的那些简笔树形、山势图。指尖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度和力量。

*  **(特写)** 他的目光从日记本移向头顶遮天蔽日的树冠,又落回树干上那个刺目的红漆“拆”字。眼神中的迷茫逐渐被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光芒取代。

*  **(内心独白 - 李木生画外音,低沉而清晰):** “爷爷……您守了一辈子的‘魂’,不该就这么没了。您教我认年轮看树疤……或许,我该用我自己的方式,试试看?”


**5. 内景 村委会(临时会议室) - 日**


*  **(中景)** 房间简陋。一方是村长和几位愁眉苦脸的老村民。另一方是开发商王经理和他的助理,穿着考究,与环境格格不入。气氛凝重。

*  **王经理(指着铺在桌上的规划图,语气不容置疑):** “村长,各位,项目工期紧,这块地是关键节点!这棵树必须尽快移除。补偿方案我们已经谈过,很优厚了。”

*  **一位老村民(激动):** “王经理!这不是钱的事!这是棵神树啊!我们村……”

*  **王经理(不耐烦地抬手打断):** “老伯,我们要尊重科学规划。一棵树,再老,也只是棵树,挡了发展的路,就得让开!”

*  **(推门声)**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门口。

*  **(中景)** 李木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卷起的图纸。他脸上没有了昨夜的迷茫和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平静和力量。他径直走到桌前,将图纸在规划图旁边小心展开。

*  **李木生(声音不高,但清晰有力):** “王经理,村长,各位叔伯。能不能……先看看这个?”

*  **(特写)** 展开的图纸上,是一幅**极其精细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图**:

    *  **核心:** 那棵巨大的百年老樟树巍然屹立,**没有被移除,而是被完美地、敬畏地融入了建筑设计中。**

    *  **树屋结构:** 围绕着粗壮的主干和几个主要枝杈,巧妙地悬挑、搭建起一系列**木质平台和观景舱体(类似“悬浮”的玻璃盒子)**。结构轻盈现代,大量使用玻璃和原生木材,**最大限度减少对树木的负荷和伤害**,仿佛是树本身生长出的有机部分。

    *  **共生理念:** 树冠依旧自由舒展,浓荫覆盖着下方的建筑。建筑主体(酒店大堂、特色餐厅、书吧等)退让在树冠覆盖范围之外,通过空中廊道与树屋平台相连。图纸标注清晰:“核心保护区”、“最小干预区”、“游客缓冲区”。

    *  **亮点标注:** 特别标注了在树屋内部特定角度设计的“**年轮视窗**”——透过特制的透明地板或墙壁,住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古树巨大根系的剖面或部分暴露的、记载着百年沧桑的年轮。旁边设想有**AR互动装置**,扫描年轮能可视化地展现村庄的历史变迁、重大事件(如爷爷日记中记载的某次山火、某次丰收)。

*  **(镜头扫过众人反应):**

    *  村长和老村民们瞪大了眼睛,凑近了看,脸上写满惊奇和难以置信的希冀。

    *  王经理起初是皱眉、不屑,但当他看清图纸细节,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结构支撑设计和对古树保护的专业考量标注时,他的眼神变了。他拿起图纸一角,凑近了仔细看结构节点图。

*  **王经理(抬起头,眼神锐利地审视李木生,语气带着审视):** “李……先生?你是设计师?”

*  **李木生(坦然迎视):** “是。景观设计。这是我的初步构想,‘共生树屋’。它保留了南山村独一无二的生态地标——这棵百年古樟,让它从‘障碍物’,变成整个度假村最具吸引力的核心灵魂和顶级IP。保护级别最高的古树生态区,围绕它的低密度、高体验性树屋和公共空间。市场调研显示,高端生态度假客群对这种‘有故事的古树共生体验’支付意愿极高。”

*  **(特写)** 李木生手指点向图纸上古树根部区域设想的一个小空间。

*  **李木生(声音更沉,注入情感):** “这里,可以叫‘守林者小屋’。展示我爷爷——一个普通护林员几十年的手记,展示南山和这棵树共同呼吸的记忆。树的年轮,就是村庄活的历史。砍掉它,是砍掉你们项目独一无二的‘魂’;留下它,用心设计它,是赋予你们项目无可替代的‘根’和‘故事’。” 他拿出爷爷那本泛黄的日记本,轻轻放在图纸旁。

*  **王经理(沉默了几秒,手指无意识地在图纸上“共生树屋”几个字旁敲击着。他再次低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结构图上的力学计算注释、生态影响评估模拟图。他拿起手机,快速走到窗边低声通话。片刻,他走回来,脸上紧绷的线条意外地松弛了些许,甚至带上一丝难以捉摸的考量)。**

*  **王经理(对助理,语速很快):** “把这份图纸……还有李工的联系方式,立刻扫描传给总部设计部和市场部!重点标注古树IP价值测算和那个……AR年轮交互的设想。” 他转向李木生,眼神复杂,不再是纯粹的冰冷,“李工,想法……很大胆。我们需要时间评估技术可行性和……市场潜力。这棵树,” 他指了指窗外,“暂时不动。”


**6. 外景 老樟树旁(数月后) - 日**


*  **(全景 - 航拍视角)** 老樟树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围绕着它,低矮、精巧的木质树屋平台和观景舱体已经初具规模,与巨树和谐共生。工人们正在安全距离外进行着细致的收尾工作。没有推土机的轰鸣,只有山风、鸟鸣和轻快的施工敲打声。

*  **(中景)** 一块崭新的木制招牌立在通往树屋的小径旁,上面是古朴又现代的手写字体:“**南山树语 - 共生之居**”。下方小字:“守护百年光阴,聆听山林秘语”。

*  **(近景)** 李木生穿着简单的工装夹克,站在树下。他仰头望着树冠,阳光透过新叶在


## 微电影剧本:我在南山有棵树

**剧本梗概:** 都市设计师李木生遭遇职业瓶颈,疲惫归乡,却得知爷爷留下的百年老樟树将被开发商砍伐。在整理爷爷遗物时,他意外发现一本泛黄的护林日记,字里行间是爷爷与树、与山的深情守望。这份沉甸甸的守护点燃了李木生麻木的心,他运用自己的设计才华,巧妙构思了一个“共生”的树屋民宿方案,不仅保住了古树,更在古树年轮与村庄历史的交融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扎根之地,最终选择留在南山,成为这棵树、这座山新的守护人。

**人物:**

*  **李木生(30岁):** 都市景观设计师,疲惫迷茫,内心与故乡渐行渐远。

*  **村长(60岁左右):** 朴实憨厚,为村庄发展忧心又无奈。

*  **开发商代表(40岁左右):** 精明干练,目标明确(王经理)。

*  **爷爷(回忆/照片):** 护林员,沉默坚韧,与山与树情感深厚。

*  **村民若干**

---

**剧本正文:**

**1. 内景 上海设计公司会议室 - 日**

*  **(特写)** 投影仪射出冷白光束,打在幕布上。一套名为“未来之城”的冰冷几何建筑模型效果图。

*  **(中景)** 李木生站在台前,西装革履但难掩倦容。他努力讲解,声音干涩。

*  **李木生:** “……核心生态廊道的概念植入,将最大化……”

*  **(镜头切)** 客户代表面无表情,手指不耐烦地敲击桌面。上司眉头紧锁。

*  **客户代表(打断):** “李工,概念很好。但‘生态’不能当饭吃,我们需要更直观的回报率,更快的落地周期。这方案……太‘虚’了。”

*  **(特写)** 李木生的手微微一顿,激光笔的光点停在效果图上那一片象征性的、毫无生气的绿色模块上。他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弧度。

*  **李木生:** “……明白了,我们……再调整。”

*  **(特写)**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李木生独自收拾电脑。屏幕暗下去的一瞬,**屏保亮起:一张略微模糊的老照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树影婆娑下,一个老人(爷爷)的侧影,望向远山。** 李木生目光触及照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屏幕边缘,随即迅速合上电脑,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2. 外景 南山村村口 - 日**

*  **(全景)** 青翠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熟悉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却也夹杂着一丝陌生。村口标志性的老樟树(就是屏保照片里那棵)映入眼帘,但气氛截然不同。

*  **(中景)** 几辆黄色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像沉默而危险的钢铁怪兽,围停在老樟树不远处。树干上,一圈刺眼的红色油漆画着一个巨大的“拆”字。

*  **(中景)** 李木生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地站在村口,看着眼前的景象,愣住了。倦怠的脸上第一次出现裂痕,是错愕和一丝刺痛。

*  **村长(画外音,带着浓重乡音):** “木生?哎呀,真是木生回来啦!”

*  **(近景)** 村长快步迎上来,脸上挤出笑容,皱纹里刻满愁绪。他用力拍了拍李木生的胳膊。

*  **村长:**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爷爷走了……村里都记挂着你呢。”

*  **李木生(目光无法从树上的“拆”字移开):** “叔,这树……?”

*  **村长(笑容瞬间消失,重重叹了口气):** “唉!王经理他们的大项目……规划图都定了,这片,要建个高档度假酒店的主楼。这老树……挡着地方了。说是……影响整体布局。”

*  **(特写)** 李木生抬头望向巨大的树冠。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洒下光斑,在他脸上跳跃。他下意识地伸出手,粗糙冰凉的树皮触感传来,指尖划过那个鲜红的“拆”字。一个微小的、干枯的樟树籽荚被蹭落,掉在他鞋边。

*  **李木生(声音低沉):** “爷爷在的时候……没人敢动它一根枝桠。” 语气里有困惑,也有一丝遥远的、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刺痛。

**3. 内景 李木生家老宅(爷爷房间) - 日**

*  **(全景)** 房间陈设简单,弥漫着旧时光和木头、樟脑混合的气息。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形成一道道光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

*  **(中景)** 李木生默默地整理爷爷的遗物。大多是些旧衣物、工具。动作带着疏离的礼貌。

*  **(特写)** 他的手拂过一个老式木箱的角落,指尖触到一个硬硬的、被布包裹的东西。

*  **(特写)** 他取出布包,打开。里面是一本极其**陈旧泛黄的厚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土布,边缘磨损得厉害。

*  **(特写)** 李木生翻开扉页,一行用毛笔写就、苍劲有力却已褪色的字迹:

    *  **“南山有树,我心有根。——李青林(爷爷名字) 护林手记”**

*  **(镜头跟随李木生翻阅的手)** 纸张脆弱发黄。里面是爷爷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天气、巡山路线、发现的幼苗、病虫害情况。间或夹杂着简笔画:一只松鼠,一朵奇特的野花,一道山涧的流向。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朴素的专注和深沉的情感。

*  **(特写 - 一页日记内容)**

    *  **“癸亥年三月初七,微雨。巡至老樟坡。大风,东向一枝有裂响,恐折。取麻绳、杉木支撑加固。此树龄当逾百廿载,乃先人手植。其根深固,其冠如云,荫蔽乡里,鸟雀栖焉。吾当护之,如护吾乡之魂。”**

*  **(特写)** 李木生的手指停留在“乡之魂”三个字上,指尖微微发颤。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处山坡上那棵孤独而巨大的老樟树。

*  **(闪回 - 快速蒙太奇):**

    *  童年李木生(约7岁)欢笑着在巨大的树根间奔跑躲藏,爷爷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含笑看着,手里削着一截小木棍。

    *  少年李木生(约15岁)叛逆地背对大树站着,爷爷佝偻着背,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斑驳的树皮,嘴唇翕动,似乎在和树低语。

    *  **(回现实 - 特写)** 一滴水珠落在泛黄的字迹上,晕开一小片墨痕。李木生慌忙用手背擦了下眼角,深吸一口气,将日记本紧紧抱在胸前。

**4. 外景 老樟树下 - 夜**

*  **(全景)** 深蓝丝绒般的夜空,星河低垂。巨大的老樟树在月光下投下浓重而温柔的影子,仿佛一个沉默的巨人。虫鸣唧唧,山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低语。

*  **(中景)** 李木生背靠粗壮的树干坐着,膝上摊开着爷爷的护林日记。他身边放着一盏老式的马灯,昏黄的光晕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和树干嶙峋的纹理。

*  **(特写)** 他修长的手指(设计师的手)轻轻抚过日记本上爷爷画的那些简笔树形、山势图。指尖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度和力量。

*  **(特写)** 他的目光从日记本移向头顶遮天蔽日的树冠,又落回树干上那个刺目的红漆“拆”字。眼神中的迷茫逐渐被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光芒取代。

*  **(内心独白 - 李木生画外音,低沉而清晰):** “爷爷……您守了一辈子的‘魂’,不该就这么没了。您教我认年轮看树疤……或许,我该用我自己的方式,试试看?”

**5. 内景 村委会(临时会议室) - 日**

*  **(中景)** 房间简陋。一方是村长和几位愁眉苦脸的老村民。另一方是开发商王经理和他的助理,穿着考究,与环境格格不入。气氛凝重。

*  **王经理(指着铺在桌上的规划图,语气不容置疑):** “村长,各位,项目工期紧,这块地是关键节点!这棵树必须尽快移除。补偿方案我们已经谈过,很优厚了。”

*  **一位老村民(激动):** “王经理!这不是钱的事!这是棵神树啊!我们村……”

*  **王经理(不耐烦地抬手打断):** “老伯,我们要尊重科学规划。一棵树,再老,也只是棵树,挡了发展的路,就得让开!”

*  **(推门声)**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门口。

*  **(中景)** 李木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卷起的图纸。他脸上没有了昨夜的迷茫和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平静和力量。他径直走到桌前,将图纸在规划图旁边小心展开。

*  **李木生(声音不高,但清晰有力):** “王经理,村长,各位叔伯。能不能……先看看这个?”

*  **(特写)** 展开的图纸上,是一幅**极其精细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图**:

    *  **核心:** 那棵巨大的百年老樟树巍然屹立,**没有被移除,而是被完美地、敬畏地融入了建筑设计中。**

    *  **树屋结构:** 围绕着粗壮的主干和几个主要枝杈,巧妙地悬挑、搭建起一系列**木质平台和观景舱体(类似“悬浮”的玻璃盒子)**。结构轻盈现代,大量使用玻璃和原生木材,**最大限度减少对树木的负荷和伤害**,仿佛是树本身生长出的有机部分。

    *  **共生理念:** 树冠依旧自由舒展,浓荫覆盖着下方的建筑。建筑主体(酒店大堂、特色餐厅、书吧等)退让在树冠覆盖范围之外,通过空中廊道与树屋平台相连。图纸标注清晰:“核心保护区”、“最小干预区”、“游客缓冲区”。

    *  **亮点标注:** 特别标注了在树屋内部特定角度设计的“**年轮视窗**”——透过特制的透明地板或墙壁,住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古树巨大根系的剖面或部分暴露的、记载着百年沧桑的年轮。旁边设想有**AR互动装置**,扫描年轮能可视化地展现村庄的历史变迁、重大事件(如爷爷日记中记载的某次山火、某次丰收)。

*  **(镜头扫过众人反应):**

    *  村长和老村民们瞪大了眼睛,凑近了看,脸上写满惊奇和难以置信的希冀。

    *  王经理起初是皱眉、不屑,但当他看清图纸细节,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结构支撑设计和对古树保护的专业考量标注时,他的眼神变了。他拿起图纸一角,凑近了仔细看结构节点图。

*  **王经理(抬起头,眼神锐利地审视李木生,语气带着审视):** “李……先生?你是设计师?”

*  **李木生(坦然迎视):** “是。景观设计。这是我的初步构想,‘共生树屋’。它保留了南山村独一无二的生态地标——这棵百年古樟,让它从‘障碍物’,变成整个度假村最具吸引力的核心灵魂和顶级IP。保护级别最高的古树生态区,围绕它的低密度、高体验性树屋和公共空间。市场调研显示,高端生态度假客群对这种‘有故事的古树共生体验’支付意愿极高。”

*  **(特写)** 李木生手指点向图纸上古树根部区域设想的一个小空间。

*  **李木生(声音更沉,注入情感):** “这里,可以叫‘守林者小屋’。展示我爷爷——一个普通护林员几十年的手记,展示南山和这棵树共同呼吸的记忆。树的年轮,就是村庄活的历史。砍掉它,是砍掉你们项目独一无二的‘魂’;留下它,用心设计它,是赋予你们项目无可替代的‘根’和‘故事’。” 他拿出爷爷那本泛黄的日记本,轻轻放在图纸旁。

*  **王经理(沉默了几秒,手指无意识地在图纸上“共生树屋”几个字旁敲击着。他再次低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结构图上的力学计算注释、生态影响评估模拟图。他拿起手机,快速走到窗边低声通话。片刻,他走回来,脸上紧绷的线条意外地松弛了些许,甚至带上一丝难以捉摸的考量)。**

*  **王经理(对助理,语速很快):** “把这份图纸……还有李工的联系方式,立刻扫描传给总部设计部和市场部!重点标注古树IP价值测算和那个……AR年轮交互的设想。” 他转向李木生,眼神复杂,不再是纯粹的冰冷,“李工,想法……很大胆。我们需要时间评估技术可行性和……市场潜力。这棵树,” 他指了指窗外,“暂时不动。”

**6. 外景 老樟树旁(数月后) - 日**

*  **(全景 - 航拍视角)** 老樟树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围绕着它,低矮、精巧的木质树屋平台和观景舱体已经初具规模,与巨树和谐共生。工人们正在安全距离外进行着细致的收尾工作。没有推土机的轰鸣,只有山风、鸟鸣和轻快的施工敲打声。

*  **(中景)** 一块崭新的木制招牌立在通往树屋的小径旁,上面是古朴又现代的手写字体:“**南山树语 - 共生之居**”。下方小字:“守护百年光阴,聆听山林秘语”。

*  **(近景)** 李木生穿着简单的工装夹克,站在树下。他仰头望着树冠,阳光透过新叶在他脸上跳跃。他手里拿着一片刚掉落的、翠绿油亮的樟树新叶,轻轻摩挲着叶脉。几个月山间的忙碌,让他肤色深了些,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亮和踏实。

*  **(特写)** 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屏幕——显示“上海 陈总(前上司)”。他平静地接起。

*  **李木生:** “喂,陈总……嗯,回来了,挺好的……在老家。” 他听着电话,目光依旧温柔地流连在巨大的树干和枝叶间。

*  **李木生(对着电话,语气温和却无比坚定):** “……谢谢陈总赏识。不过……那个大项目负责人的位置,我就不考虑了。”

*  **(特写)**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树身上一道深深的、愈合已久的旧疤,那是爷爷日记里提到过的风雨痕迹。

*  **李木生(嘴角扬起一个平静而满足的微笑,看着眼前的老樟树):** “嗯,找到了。……对,就在这儿。我在南山……有棵树。”

*  **(镜头缓缓拉高 - 大全景):** 连绵的南山苍翠如黛,白云舒卷。那棵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樟树,稳稳地扎根在山坡上,新生的枝叶在阳光下闪耀着勃勃生机。树下那个渺小而坚定的人影,与树、与山,仿佛已融为一体,成为这片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风吹过,万叶吟唱,如深沉而悠长的回应。

*  **(黑场字幕):** 根扎得深,才看得见星辰的方向。守住所爱,便是心安。

**(剧终)**

---

**核心意象与主题深化:**

*  **树:** 既是具体的自然存在(百年古樟),更是多重象征——生命的坚韧(爷爷的守护)、历史的见证(年轮)、情感的纽带(李木生的童年与回归)、精神的根脉(“乡之魂”)。剧本通过树的“危机”与“共生”转变,探讨发展与传统、人与自然的关系。

*  **爷爷的日记:** 关键道具和情感催化剂。泛黄的纸页承载着无声却厚重的爱与责任,是唤醒李木生麻木心灵、激发其行动的精神火种。日记内容(如“树比人活得久,因它懂得把根扎深”)直接点题。

*  **“共生树屋”设计:** 李木生职业价值与情感守护的结合点。它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是主题的具象化表达——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并非绝对对立,智慧与尊重可以创造和谐共生。AR年轮设计巧妙地将树的物理年轮与村庄的人文历史相连,赋予其超越时间的价值。

*  **“根”的隐喻:** 从李木生在都市的漂泊无根感,到发现爷爷日记中“南山有树,我心有根”,再到最终自己选择在南山扎根成为新的守护者,“寻根-生根”是其完整的成长弧光。结尾他拒绝上海邀约的决定,是对物质成功与精神归属的明确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大巴山云雾缭绕的深处,有一个被岁月遗忘的村落——青檀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与一棵千年青檀树相依相伴,树影婆娑间,流淌...
    奶昔小布丁阅读 631评论 0 1
  • 第一章: (2022年初夏) 南京新街口,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将午后的阳光切割成无数刺眼的光斑,反射在行色匆匆的人流...
    之心知念阅读 43评论 0 0
  • 请以“……那棵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吴欣雨:记忆里的那棵树暮春的黄昏,我抱着书本从操场边匆匆走过。斜阳将栾树的影...
    亮子说阅读 1,053评论 0 1
  • 公司乔迁到新的办公楼,我们的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公司还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一盆绿植。于是,我的办公桌上也增添了一名新成...
    上进暖阳C2阅读 3,514评论 3 18
  • 社树 “枯藤老树昏鸦”,细想下来,那树,可能是社树。 前几十年,树木不知造了什么孽,大凡有点用的,都被砍了。城市公...
    左民山人阅读 87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