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作者介绍她父亲教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做完饭看到灶台脏了就随手擦,而不是等到周末大扫除的时候再做清理,因为积累了一个星期的污垢会更难处理;日常消耗品(卫生纸、盐等)都放在固定位置,这样每次拿的时候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还有多少存量,避免重复购买、或者是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已经用完了。
这些都是随手就可以做掉的小习惯。比起大部分人喜欢“集中处理”的习惯(比如脏衣服一个星期洗一次、水池里的碗堆满了才一起洗),“随手行动”有以下几个好处:
1.减少心理阻力:
相信很多人面对有一大堆衣服要洗要晒、有积累了几个星期油烟的灶台需要清理的时候,内心一开始都是拒绝的。但如果只是很小的量、大脑不需要思考就可以随手处理掉,那我们也就更容易去完成这件事。
2.减少处理时间:
这一点与上一条类似,有时候“集中处理”反而消耗的时间更长。如果把时间也看做一种资源,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让资源产生最大的价值,对于做家务这些维持类的活动,自然是把花费的时间降到最低。
3.让生活更加高效:
例如在加新朋友微信的时候,顺手设置好备注(姓名、在什么活动上认识的),这样将来查找起来就很方便,也可以避免发错人的尴尬。类似的还有拍完照片就随手分类;阅读时随时记下读书笔记;工作往来文件随时存档分类;等等。
自从看了那篇文章之后,我也开始践行了一些“随手行动”的小习惯,最大的感受是: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变强了。需要找什么文件、或者在微信上找什么人,基本上都能立刻搜到;家里也长期保持一个较为干净的状态,不怕有人突然来访。这些正向的反馈,也促使我更加有意识地去有序生活。
作为“随手行动”的受益者,我建议你也不妨试一试这些小习惯。
相关文章:
有条不紊地处理好生活琐事,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