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家时,走到小区门口。听到一声“磨剪刀菜刀了”,多么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这是儿时经常听到的声音,让人倍感亲切。我的目光不由得追随着吆喝声,那应该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等我把目光定格在他的工具上,老人已走向小区门卫室那里走去,和门卫攀谈起来。
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工具,一条窄而破旧的长凳,上面绑着磨刀石。无论是长条板凳,还是磨刀石,都带着岁月的痕迹,磨刀石已深深地凹了进去,长条凳上也是坑坑洼洼,但可以看出,木头很结实,虽说不上古老,但也得有个一二十年了。看着这简单的工具,由心底里泛出一丝亲切感。这样的工作,在农村都很少见了,更何况是在城市。不由得为他担心,会有生意吗?看着老人满面春风的与门卫攀谈着,从老人的衣着着,老人应该不是以它为营生,也只是给自己找个事做做吧!
记得以前的吆喝好像不是“磨剪刀菜刀”,而是“磨镰刀剪子了”,而现在镰刀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庄稼地里一切都是现代化机器在操作。以前只要听到这些吆喝声。妈妈们,奶奶们,就纷纷拿出自己家里面的镰刀和菜刀或剪子,交给这个走街串巷的技艺人,沾点水,手就开始在磨刀石上上下翻转起来,那时做这个行当的,生意真可以用红火来形容。可是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技艺已经开始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是社会的进步,而它也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那些熟悉的吆喝声,还有“卖棉枣了”,以前不知道吆喝的是什么,只是根据吆喝声来模仿发音。其实一直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最开始还以为那是蒜瓣儿通过什么样的加工制作而成的。只是前段时间走在街上的时候,又听到卖棉枣的声音,脚不由的就跟着吆喝声走了过去,看到上面插的有招牌,上面写着“棉枣”,我才真正知道了它的名字,而且还知道了原来它有这么多的功效。刚好那几天儿子咳嗽,自己也想回味一下儿时熟悉的味道。所以就买了一些,还挺贵,15元钱没买多少。结果买回来儿子和女儿都不喜欢吃,最后,让我一个人把它吃完了。
那熟悉的声音还有“灌酱油灌醋了”,那是一天在妈妈家,听到了这熟悉的声音,急忙走了出去。看到那个卖酱油醋的,依稀觉得很面熟,好像小时候听到吆喝声提着瓶子灌酱油灌醋都是他,虽然不买,但是听听都是一种满足。回家想妈妈求证,妈妈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感觉小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还是这样,好像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他现在得有80多岁了吧?没有80多也应该得有70多岁了?可是精神还是那样的矍铄。
还有哪些吆喝声,有些记不起来了。但是每每听起都会触动自己心田里最柔软的那一块儿记忆。可能有一天我们不再听到这些声音,但是它会永远停留在我们记忆的心田里,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