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近一岁的时候,她开始讲话,会用语言沟通了,我开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她读故事。这是我们一天下来,可以安安静静全身心共同关注一本书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俩都很享受这个时光。
那段时间我在做博士毕业论文,压力很大,白天既要带孩子还要做各种琐事,孩子爸爸上班,老人们无法帮忙,我既要全职顾家又要顾及学业,加上当时经济不独立,心里面各种憋屈和拧巴,完全与外界隔离,有社交恐惧,整个人其实是半抑郁状态。白天和孩子高质量的交流并不多,所以到了晚上的共读时间,孩子特别专注,兴趣度很高,当然这不排除天生对文字的热爱,也可能和我怀孕的时候很多时间在阅读有关系。不管怎么样,阅读是个很好的睡前仪式。
2015年那会,国内整个绘本市场远不如现在成熟,我对公众号也没怎么关注,要找到合适的婴幼儿读物并不太容易,只能在网上不停地淘,在商场碰到早教产品也会了解一下。那时候遇到了巴布豆早教,订过一年,每个月邮寄过来书和玩具以及光盘,逐步打开我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理解。后来接触到各种母婴公众号,逐步打开我关于绘本阅读的视野。
大概从孩子一岁,一直到现在上一年级,我们睡前的阅读从来没有停过,我跟爸爸轮流给孩子读各种题材的绘本和其他读物,因为养成了习惯,如果不读点东西小朋友根本睡不着。因为小朋友对阅读的兴趣,她早早就会“自主阅读”,这里的自主阅读是指小朋友自己拿着书看,大多数是看图画。我们的共读时间只有晚上睡觉之前是固定的,其他时间就比较随意,主要看小朋友的兴趣。我们的阅读中英文都有,有时候只阅读中文,有时候只阅读英文,有时候两者都有。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偏向于直接读文字,因为孩子更愿意听,不愿意被打断,所以很少有互动,即使互动质量也不高,小朋友比较排斥,我们也不强求。我们很早就发现小朋友思维不怎么活跃,不是很乐于表达,更喜欢听,对此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但会从孩子的表情和反应来判断她是否理解,是否喜欢故事。当然,大多数时候如果不懂孩子会提问,或者读完之后会说“太好玩了,还要再听”之类的话,所以我们更在意的是读故事过程中我们的状态、我们的心情。实际上孩子小的时候生活经验不多,语言能力不够,互动不起来也很正常。对我来说,我们都很享受这个时光,这就够了。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她会选择自己睡前想读的书,读的故事越来越长,她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个人的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互动也就越来越多,比如我们会讨论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的意思,我会讲到某个地方的时候让她猜接下来的情节,孩子参与到故事中的时间越来越多。等到她大概到大班,认字比较多了并且开始进入认字敏感期之后,孩子开始会看着书,跟随我们读她会开始看字,很多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如果是读绘本,她要么要一起看书看图,要么就是先把图看完,然后再听我们读书。如果都是字,她主要还是以听为主,有时候比较简单的绘本,会让她自己读一本,我们读一本,然后讨论。不管怎么样,我们享受亲子共读,同时也要逐步向自主阅读过渡,但是我们不急。她就是个普通的孩子,听力水平远高于阅读水平,这是正常现象,中文英文皆是如此。
很多人会着急孩子认字,尽早实现自主阅读。实际上我从来不着急孩子认字,但是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也自己认了很多字,比如从绘本的标题开始,每次我们拿到绘本都要先读标题,对于中文来讲,孩子不自觉地就会把听到的音和字联系起来,而英文就更容易了,听音认字,久而久之就把很多字词记住了。孩子认字一定是在具体情境中,具体的句子里认字,这样的认字才是有意义的,孩子能真正理解字词的意思。所以我从来都不会去用认字APP去让孩子认字,用过认字卡也是通过句子组合与游戏让孩子在情境中认字,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在阅读中让孩子自然而然认字。
在孩子上大班下学期,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我也试图让孩子尽快认字,曾经买过四五快读,《我会自己读》分级绘本,结果发现孩子并不买账,一来她觉得非常枯燥,读起来非常没有意思,二来要她每天完成一定的任务,她非常排斥,而且为了读而读、为了认字而读让她非常有压力。看她满脸不情愿,偶尔还眼泪汪汪,我果断放弃让她认字的计划。后来偶然机会了解到某阅读品牌,他们的精读体系重在带领孩子理解文本的底层思维,同时考察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购买了给孩子,正好作为幼小衔接,没想到跟着APP学了几个月,她的认字量突飞猛进,而且可喜的是,她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理解能力。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有意无意的做法,孩子的理解能力不错,上小学之后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尤其体现在数学上。我们的数学在上小学之前只做了最基础的启蒙,孩子学习过程中虽然有遇到问题,但是都能跟得上,虽然提升类的题目还是有挑战,但是理解课内完全不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且自己完全可以读题,平时做点额外的练习都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我们给她读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自己轻松,我们也很轻松。有些人觉得数学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练习、刷题、上数学课来提升,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解能力来自阅读,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在阅读中锻炼。
总而言之,阅读的重要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是不是孩子认字了之后就可以放手自主阅读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简单的读物可能读得懂,比如语文课本里面的,像《日有所诵》里面的儿歌,一些儿歌读本孩子能读得懂,但是对于复杂一点的故事,如果孩子自己读大概就是囫囵吞枣知道个故事梗概,孩子的收获可能是零星的。这个时候孩子自己可以读,泛读、娱乐性阅读鼓励有,但是亲子共读不能少,至少三年级之前,甚至一直到小学六年级,都不要放弃亲子共读,有大人引导的共读可以让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更高,并且加上沟通讨论,对孩子的表达、理解和逻辑都具有重要作用。
读书重质量而不是数量,细水长流,不追求立竿见影,终有一天孩子会长成参天大树。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建立了稳固的亲子关系,这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