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人,也是三个妈妈的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遭遇。
一
职业女性
李婕是一位职场上的女强人——律师,她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大多都用在了工作上,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少而又少。女儿从小应该是奶奶在照顾,后来由于要离婚,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李婕找保姆照看孩子。
这位职场妈妈在工作中努力、睿智、付出,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有更大的发展,不惜违心的去陪客户喝酒。工作胜过了一切。
她只想通过出色的工作,得到外界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实她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恐惧感,缓解自己对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的焦虑,来让自己的内心感觉到少许的安稳。
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挑剔:对保姆挑剔(已换几个保姆),对老公挑剔(没主见)。
她把工作带回家:她把在工作中的阳性能量带回家,致使老公感觉不到她是个女人;婆婆要看孙女,她一本正经、秉公办事的样子,就像对待被告一样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婆婆。
理性强而缺少感性:在全职妈妈朱敏的丈夫婚外出轨,提出离婚,与丈夫争夺孩子抚养权。李婕作为男方律师对朱敏没有丝毫的同情,而是用一种感觉比朱敏更有先见之明,比朱敏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态度破灭了朱敏最后的希望。婆婆要见孙女,没有丝毫的往日情分,拒绝婆婆进门见孙女。
在李婕的信念系统里面,工作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工作才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似乎工作能解决她所有的问题。
二
农村妇女
孙芳是一个地道的农村打工妹,到城里打工嫁给了渣男丈夫,本想在城里安家,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是生活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丈夫家暴、赌博、酗酒;孩子出生后有先天性疾病,后来不治身亡;为了给孩子治病和另一渣男张博欠下高利贷;失手杀死丈夫。还好,张博对孙芳还是有些感情的。
这个女人遇到了一连串不幸的事情,与她内在的不够好、不配得的信念系统是有关系的。
1、她的心理层面是想得到更好的生活(要不然不会到城里,并且在城里安家),可她内心又感觉不能得到太好的,差不多就可以(要不然也不会嫁给渣男丈夫)。可是没有得到好的,没有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爱,没有得到尊重,却是无情的家暴,内心会有许多的愤怒,可她隐忍了内心的不满与愤怒,把这种不满和愤怒向内攻击了自己。
2、孩子出生后有肝脏疾病,只有配型才能救自己的孩子,然而对于拮据的孙芳来说希望渺茫。她本来把改变丈夫态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在孩子得病后丈夫放弃治疗,让孙芳对丈夫彻底失望。为了释放向外的攻击性,孩子的救治让孙芳抓狂,陪酒、让张博借高利贷,然而还是没有挽回孩子脆弱的生命。本来想把存在感、价值感的体现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随着孩子的离去,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3、孩子的离去对于孙芳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她最爱的人走了,她的心也跟着走了,她的内在是孤独的、失落的、悲凉的。悲痛欲绝的她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继而内心升起了愤怒。孙芳自恋地认为孩子的离去与田宁和李婕的女儿占了自己孩子的床位,孩子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离开的,因此她把内心的愤怒,内在的攻击性指向了李婕母女。在她看来,报复能让她心里得到平衡和快感。
三
全职妈妈
朱敏是一位高学历的全职妈妈(高学历也没有唤起她的独立性,看来女人的内在力量和学历无关),她带着对丈夫的信任和对孩子的爱辞掉了工作,在家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然而在她怀孕期间丈夫就有了外遇,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一直忍气吞声。后来与丈夫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感觉无望后选择了煤气自杀(虽然自杀未遂)。她的内心是脆弱的、️无力的,她把爱的来源放在了丈夫和孩子身上,他们就是她的救命稻草,一旦失去他们,她的自我被摔的粉碎。
她的那种感觉应该就像婴儿呼唤妈妈,而妈妈没有回应,婴儿就来到了死亡之绝境,那种感觉非常可怕。因此她选择自杀来逃避这种不舒服的绝望感。
三位新时代的女性,三位深深爱着孩子的妈妈,她们有着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境遇。但是她们却有着相似之处,都在向外抓取爱,抓取认同,把存在感和价值感刷在外在的人、事、物上,而一旦外在出现无常,失去控制,她们就会惊慌失措。她们失去了与自己内在的连接,她们失去了自己这个中心。应该向内看,只有好好的爱自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内在有力量,让自己成长起来,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光彩。
你比任何的人事物都有价值,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价值的存在。愿所有的女性都学会爱自己。